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都要发生和落实在课堂上。“双减”政策出台后,北京市东城区精忠街小学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课堂改革“三步骤”,深耕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校内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收获成长。以下是英语学科在课堂改革“三步骤”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步 :落实“三备一说”备课制度,凝思聚慧共享,提升教学质量。备课是每个教师必有的教学步骤,更是提升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认真备了课,备好了课,上课时,我们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学校带领教师紧抓备课这一关键环节,落实“三备一说”备课制度,整体提升教学效果。“三备”:首先是自备,即教师自己备课;然后集课,即教研组集体研讨备课;再就是复备,即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情况去调整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课。“一说”:教师上课后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细致、具体地说说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最后进行组内讨论研究,确定方案。通过“三备一说”备课,教师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团队的集体智慧充分进行了碰撞和融合,大家在个人思考和集体研讨中互相取长补短,进行优势互补,从而获得了整体教学的最佳效果,有效促进了教师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步 :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落实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新课标提倡“以课程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学习任务、大观念、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通过核心素养的凝练,有效归纳整合科目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落实减负、增效、提质。学校积极提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主张。常态课中,我们以英语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单元大观念和英语活动观为依托设计单元目标和实施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研究课展示活动,同时加强研讨。通过大单元教学研究课例和常态课的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框架。我们依托大概念下的单元设计更好地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习者、学习共同体”为中心,从以“落实知识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主动发展、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和谐共生”;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大单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更充分、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习得语言知识与技能,从而发展学科素养,让立德树人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第三步 :实践课后作业科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它可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发展学科素养。“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应层次分明,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性、拓展性与开放性,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也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实现通过作业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学校启动了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作业设计实践与研究。在学科组、教研组、联合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的引领下,我们不断探索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和落实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学有所得。作业主要分为六类 :一是基础类作业,二是实践性作业,三是拓展类作业,四是跨学科类作业,五是开放性作业,六是分层作业。课后作业科学设计既是评价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通过对以上类型作业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达到了“减量不减质”的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双减”政策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实现“减负增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基础。高质量的课凝聚着教师的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智慧,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科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才会落实。
作者:陈永红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精忠街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