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小双向衔接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 2022-12-12 10:27:38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方燕洁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幼儿学习习惯养成以及积极心理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其教育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顺利融入小学生活,为各学科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幼小衔接的两个重要载体,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工作必须进行有机的融合与衔接,确保从幼儿实际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优化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与小学生活之间的差异,为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

一、幼儿园视角下幼小衔接策略

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过渡阶段,承载了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任务。在实际教学引导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小学教育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领幼儿逐步具备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互动课堂,提升幼儿角色适应能力

在幼小衔接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步入小学生活之后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自身角色的转变。而这种角色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更加独立的性格特征,要求幼儿逐步具备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这一角色,教师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可以结合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模拟小课堂”的区域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参与互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适应小学生这一角色的转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常见的学习活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不同角色赋予相应的任务。随着幼儿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升,可以在日常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角色扮演形式,以轮值的方式组织幼儿分别扮演教师、班长、组长以及课代表等角色。通过开展这种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参与的互动活动中感悟小学学习活动和幼儿园活动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模拟小课堂”的情境中逐步拉近幼儿与小学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更好适应角色的转变。

(二)拓宽学习视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幼小衔接渗透教学活动中,除了幼儿自身角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之外,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之间另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学习内容方面的转变。除了日常实践活动的渗透工作之外,还应当将这种教育渗透工作融入各类学习活动中。例如,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内容方面的变化,教师可以在大班图书区的绘本资源中放入一些故事结尾开放的故事书,鼓励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故事结尾进行大胆创编,活化幼儿创造性思维;也可以根据幼儿实际阅读兴趣投放一些附有图片和文字的绘本图书,激发幼儿对识字的兴趣,为小学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另外,在游戏设施投放环节,可以增加大量集合体、测量类型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意识。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渗透措施,将幼小衔接的教学活动融入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的实践活动中,既可以保障幼儿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又可以让幼儿在参与实践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环境适应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作为与幼小衔接联系最为紧密的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要求,制定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工作,帮助幼儿提前感悟和适应小学生活及其环境变化,提高幼儿环境适应能力。首先,在日常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由教师组织幼儿利用课余时间参观附近的小学校园,从幼儿视角出发去观察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设施有什么不同。其次,根据幼儿实际成长发展设计多元化的小学团体活动。例如,走进小学教室,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小学课堂学习的氛围,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此外,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大班的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参加春游活动,拉近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步培养幼儿在小学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再次,利用大班幼儿实际学习过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如时间观念、纪律观念、任务意识、自主独立能力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幼儿学习和拓展的内容,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逐步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为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工作。

(四)联合家庭教育,助力幼小生活顺利衔接

在幼小衔接的实践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幼小衔接实际工作需要引领家长充分了解幼小衔接对幼儿学习成长的特殊意义,在日常家庭教育过程中适时融入幼小衔接的内容,充分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对于幼儿学前教育工作而言,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本质价值在于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逐步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还是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都具有较大的挑战。家长在开展家庭辅助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提高幼儿身心适应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家长通过科学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消除幼儿不良的学习状态,强化幼儿在正式步入小学生活之前,有一段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步入小学之后,家长要与学校和教师围绕幼儿实际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幼儿在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找出问题根源,指引幼儿学会自主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沟通帮助下助力幼儿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和价值。

(五)强化幼小合作,全面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幼小衔接离不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和沟通。在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对于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等多个维度方面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合作,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和学习内容的转变做好铺垫与准备工作。首先,从教育目标维度分析。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活动和小学第一年级教学任务基本相同,其主要教学目标都是围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展开。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幼儿园和小学教学都需要从幼儿实际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需求出发,优化教学目标设计,细化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在培养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关注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多维度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幼小衔接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作用。其次,从教学内容设计维度分析。在学前教育阶段去小学化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幼儿园教学也更加侧重幼儿学习习惯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它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进行紧密的沟通和交流,从幼儿实际学习认知特征出发,科学设计各类教学活动,在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中获得新的教育灵感,围绕幼儿实际身心发展特征提高学前教育以及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构建幼小衔接课程的新模式,让幼儿在参与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正确的学科学习观念,以更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全面提升幼小衔接的教育质量。

二、小学视角下幼小衔接策略

对于幼儿学习来说,步入小学生活之后无论是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还是学习节奏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学习内容上,从最基本的生活体验特定意向下的学习内容逐步转变为以文化课程学习为主的抽象学习资源;在学习环境上,幼儿园那种轻松活跃以娱乐为主的氛围也会被严肃、规范的学习氛围所代替;在学习方法上,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会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的学科类教学方式;在学习时间上,从幼儿园相对松散的管理方式逐步向标准化、规律化的时间安排方向转变,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以上这些维度内容的改变都会对幼儿心理以及学习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小学教育视角出发,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一)增加趣味学习活动,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

在幼小衔接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幼儿学习状态以及身心发展特征,从实际教育基本规律出发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突出幼小衔接的辅助作用。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课前导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幼儿播放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活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浓厚兴趣。在嘹亮的国歌伴奏中,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以及内心情感都可以得到有效激活。又如,在精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开火车”的方式展开朗读游戏。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教学引领下逐步强化课堂学习体验,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课堂学习氛围。

(二)营造生活化教育环境,助力幼儿融入课堂活动

在小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缓解幼儿由于学习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拉近幼儿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班级环境的建设方面,可以悬挂一些日常学习和活动时的照片,营造温馨学习氛围的同时,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以及校园环境,强化幼儿班级归属感。另外,教师也要注重营造温暖的心理环境,善于发掘每一个幼儿在生活中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于幼儿的看法教师也应当积极地给予肯定和引导,提高幼儿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通过这种生活化教育环境的融入,尝试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幼儿与教师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中逐步提高幼儿学习适应能力。

(三)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渗透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该阶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是促进幼儿养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的诱因。为此,教师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对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各种外在装饰的形式,充分吸引幼儿学习注意力,帮助幼儿更快地从幼儿园学习状态逐步转入小学学习状态。在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发言习惯;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关注幼儿学习成长中的优点,对幼儿学习行为和思想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引导,逐步树立幼儿良好的学习意识。相较于幼儿阶段的学习活动,小学课堂学习具有较高的纪律性,教师在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渗透幼儿的时间观念以及纪律性观念,为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幼小衔接辅助作用

对于刚结束幼儿园教育的幼儿来说,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种学习状态会转化为对学科知识的探索精神和意识。基于小学生活这一实际学习特征,教师在落实推进教学工作时要积极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幼儿学习状态和学习思想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和培训,突出幼小衔接对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设计各类教学活动,既不能对幼儿学习造成较大的压力,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如汉字写作笔画不对、数学计算兴趣较低、课堂学习习惯有待规范等等。在这些问题的优化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实际身心发展特征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助力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作为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阶段,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双向衔接,对帮助幼儿更好适应小学生活、融入小学生活有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幼儿园及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从不同角度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幼小衔接质量,保证学前教育及小 学教育质量获得共同提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教改专项课题《“双向衔接”视角下幼小联动教研策略研究》(立项课题号:Fjjgzx21-29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方燕洁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