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活动开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的基础上,上海市每一所学校都进行了线上教育的差异化探索。教学形式的变化不仅对教师教、学生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产生影响,也在潜移默化中形塑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研修模式。
一、线上教学的现实挑战
对于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而言,线上教育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校重视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加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对线上教育的接受程度和适应速度较快,但是长时间实施线上教育还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挑战。
首先,学生线上学习的投入与效果参差不齐。一方面,我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从学生个体特征来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比高年级的低,因此在线学习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学生学习的监管程度不足,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不够,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个性化激励。
其次,线上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频率相较线下有所降低,互动质量下降,影响师生情感。一方面,学生居家学习会有孤独感,师生情感和生生情感联结容易变弱。另一方面,线下建立的班集体积极氛围和有序化的管理,在线上教学期间更容易被弱化,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有难度。在此背景下,学生更容易缺乏学习动机,学生容易放弃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部分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帮助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在线学习的效率较低。
再次,部分学生家长对在线学习存有担忧。对于大部分的家长而言,疫情防控期间依然处于在线办公阶段,因此他们无法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进行监管。同时,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担忧学生可能产生视力下降等问题,而高年级学生家长担忧学生沉迷于网络,害怕他们在在线学习期间习得不良习惯。此外,不少家长也担心学生在线上教学期间的学习成长和社会性发展滞后于其他学生,因此他们对教师和学校开展线上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学生学习方式、生师互动方式和生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及教育形式与教学组织的革新也对教师线上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不仅需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还需要在作业布置、学生阶段性评价等方面进行革新,这不仅对教师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教师所在学科及跨学科合作教学的开展造成影响。
二、线上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起:积极备战,摸索前行
首先,转变观念,积极应对。随着线上教学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很快就线上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达成了共识,逐级、逐层、逐步展开了准备工作。第一,加紧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及时将教辅材料寄给教师和学生。第二,在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的牵头下,学校各个部门积极配合,组织教师测试、选用信息化平台,逐步扩大使用人员的范围,增进对学校信息化平台稳定性的了解。第三,通过班会、家长会、全体教师会,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线上教育的困惑,引导师生做好线上教育的准备工作。
其次,建章立制,及时改进。虽然学校早已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但是线上教育期间学校依然制定了针对性的制度体系。第一,加强教学反馈制度,学校管理团队与教师一起致力于更为频繁的教学反馈,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适时调整教育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二,加强教学交流制度,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和跨学科教学均会就线上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进行分享,针对线上教育困境的有效解决方法及时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第三,完善家校沟通制度,学校和教师共同致力于建立与家长和学生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第四,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教育集团层面和学校管理团队组织的线上教育督导工作有序开展,教师结合线上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督导评估报告,及时对教学方案及课程设计进行调整。
最后,借助外力,加强培训。一方面,学校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共同学习等方式,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对直播技术、直播平台使用技巧、多媒体制作、信息搜索与资源整合、微课的录制和制作技术、在线教学策略与方法、线上差异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电脑信息技术和教育策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加大对我校学生及家长对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的指导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掌握线上平台的操作方法。
(二)承:研讨学习,逐步适应
首先,完善调研举措,了解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线上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家校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以学科组和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反馈系统,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不记名问卷反馈各个学科和各个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收集学生与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为前提调研教师、教研组、学科组和学校管理团队并进行相应工作的部署和改进。
其次,通过教学研究,共同应对线上教育困境。除了参加市区各级各类学科研修外,我校教师以市级录播课程优质教学片段作为学科补充资源,设计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包和个性化、可选择的作业,聚焦以上主体,教师开展专题教研工作。此外,针对各个学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不同教师开展了差异化教学研究与教学调整。
最后,畅通家校沟通,促进线上教学期间家校协同。畅通的家校联系是保证线上教育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我校信息化专员和平台技术专家进班级微信群,及时解答各种技术问题。教师通过我校智慧校园平台提前告知家长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信息。为避免学生、家长产生焦虑情绪,学校告知学生和家长教师将会分阶段对学生在线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建立校级补偿性教学机制。
(三)转:关注内涵,调整策略
随着线上教育的深入推进,我校积极主动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开展线上教育的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进线上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我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作业布置和教学评价方面形成了经验,促进了线上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首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线上教育实施过程中,我校各教研组全体教师一直共同努力不断地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数学学科组组织学生调研民众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关心的话题,上海每日疫情数据的走势等;语文学科组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研究疫情下如何安排并组织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STEM 学科组结合课程要求,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在线教育期间的学习兴趣,更保障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革新作业布置模式,减负同时提高效率。第一,以“云端作业巧设计,减负增效助学习”为主题,对如何进行各个学科的作业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各年级教师代表从线上教学情况反馈、学科作业设计实况以及如何巩固线上学习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剖析。第二,完善作业分类,将作业分成长期作业、短期作业;独立作业、合作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跨学科作业、综合性学习作业。第三,基于学生作业进行反馈,要求教师及时保质地批改学生作业。教师每周根据后台反馈数据,进行学情分析。针对薄弱的知识环节,有目的地补充训练题目,借助线上试题库方便教师高效率多层次出题,保证训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最后,促进教学评价改革,促进不同评价融通。线上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线上交互策略获得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线上交互策略对于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证据、获得教学反馈的基础上干预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可通过点名提问、学生抢答、学生投票、项目制小组活动、学生阐释等灵活多样的线上交互策略,来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进而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
(四)合:混合教学,重构定位
无论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接受,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弥补了线下教育的主要缺陷,例如,时间和空间,受教育者的数量、年龄、已有水平、认知能力和教育环境等。因此,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必定会成为未来教与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着重在混合式教育上下功夫。
以阅读为例。学生可以在众多的APP上听书,但很容易听过就遗忘;学生也可以自己读书,但仍然容易出现读过很快就遗忘的情况;有的老师会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这比单纯的听或读有了一些进步,但还不够。混合式教育,会更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厘清文章脉络,用读书笔记记下自己的感悟,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切磋观点,用教授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用操练等来丰满阅读的体验和效果,因此学习效果更佳。
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服务。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使教师不需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标准化的教学素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去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要,灵活地安排学习时空,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最优化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三、线上有效教学的初步成效
在线教育在我校平稳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随着线上教学的逐渐深入,学生逐渐适应了线上教学带来的诸多改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普遍得到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的积极性也与线下教学相差不多。其次,教师经过线上教育开展中的慌乱、适应和熟练阶段,在熟练应用各个线上教育平台和教学策略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个体、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互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最后,形成了完备的智慧数字校园平台。虽然线上教育开始的初期,学校线上教育平台中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均出现过故障,但是也逐渐建立起服务学生、教师和家校沟通的智慧校园平台,为后续混合教学阶段的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 莹
作者单位: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