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 2023-08-21 09:56:16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龙欢

“双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双减”教育政策出台以来,各个阶段的教育机构积极响应,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同样也需要积极响应相关教育政策,基于新时代教育背景,转变传统教育形式,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教学形式,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全能型创新人才。但就现阶段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的课堂环节设计形式与当前“双减”教育政策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基础知识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出现两极分化若想要基于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之下所推行的“双减”教育政策,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就需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制定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此,才能在实现“双减”教育政策理念的同时,完成相对应的教育目标。但是,就现阶段实际教学现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以重难点知识突破为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内容。而教师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逐渐出现两极分化情况。

面对这种教学现状,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手段,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并尝试着创新教学方式,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切实地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学习。而对于一些超出大多数学生实际知识理解能力范围,且在应试教育中难以考查到的高难度内容,教师则可以将其作为课外思考拓展性练习,让学生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尝试,在锻炼学生独立语文思维的同时,减小学生的课后学业压力。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开展高质量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促进意义。

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学习能力有待增强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时,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将复杂难懂的知识进行优化与分解,以便于学生理解。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教师更多地选择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文字的理解情况进行分析与文字解剖。而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使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低的情况。不仅如此,初中生对于文字的理解程度较为浅显,因此若是单由学生自己进行理解与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误解,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思考时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压力。

除此之外,在实施“双减”教育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若想要切实地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水平,那么除了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也需要针对现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状态,采取适宜的教育形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提质减负的教学环境下,若是教师未对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管理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创新教育形式,还需要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意识上下功夫,以此实现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质量的预期教学目标。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教学策略

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增强作业质量“双减”教育政策当中,多次强调需要对学生课外作业进行减负的教育要求。因此,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同样也需要将语文作业设置数量作为“双减”教育政策落实的出发点,通过减少课外语文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达到减量不减质的教育效果。同时,围绕当前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现阶段语文学习目标,针对班级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设计与学生当前实际语文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相符的多层次习题,以实现在不破坏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做到作业量最小化。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为例,展开作业设计时,教师便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后反复、机械式的抄写词汇类作业,而是让学生选择性地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式,并且写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若是让学生在作业环节对句式进行品析,那么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会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句式品析结论相同,这种千篇一律的答案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能达到独立思考的学习目的。而若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自由阐述喜欢句式的原因,这种更为具有主观性的作业设计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畅所欲言表达自身观点,更是能够有效地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因此,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在“双减”教育政策之下,若想要切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作业设计环节,就需要增强作业设计的质量,以达到让学生在少量的课后练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牢固地记忆与掌握的目的。

重视备课环节,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备课环节是教师开展授课前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引入教育行业,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和方式得到了全面发展,也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呈现形式变得更为多样化。因此,在“双减”教育政策之下,初中语文教师除了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所要求的减负增效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积极学习新时代背景下的多样化教学设备应用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从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地、立体地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济南的冬天》为例,展开多样化教学备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将本次教学的主题点明,即:“温晴”一词,并围绕文章核心,对《济南的冬天》这篇抒情散文诗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并以此设计创新型教学情境。如:以“济南”“冬天”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切入点,利用互联网信息设备为学生准备与“济南”“冬天”相关的资料,同时与文章对应部分做好衔接工作。这种多样化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能够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备课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大致的教学时长估算,划分重点教学部分和简略教学部分,并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时长,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时间饱满,达到高质量教学。

教授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双减”政策教育背景之下,若想要切实地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死记硬背形式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更适合自己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时,鼓励学生熟练运用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以传授学生实际、提升自我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形式,对学生长期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为例,展开教学引导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而其中预习的范围不仅限于全文通读、概括全文、厘清“文路”,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对文章的实际了解程度,尝试着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拓展性材料。这种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正式授课期间,教师也要多多开展互动环节,如: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作者生活前后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而教师则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剖析文章的方向做出指引,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也恰恰可以减轻学生课后自主进行复习巩固的学习压力。因此,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在“双减”政策教育背景之下,若想切实地达到减负增效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教授自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借助互联网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期间,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设计相关活动,同时积极借助互联网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帮学生有效地拓宽知识领域。而这种教学形式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这也是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收集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为深刻且直观地了解到作者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环境,而这恰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阿长与 < 山海经 >》,这篇文章与教材文章中的长妈妈为同一人物,让学生去阅读本篇文章,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对“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看法究竟是怎样”的好奇心,更能让学生从更多层面来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人物更为多面且立体的形象。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适当地开发教育资源,不仅能够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效果,也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文章理解更为透彻。由教师为学生进行更为核心的学习资料筛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且学生思维发展并不成熟。而教师若是采取统一教学形式,那么很可能导致教学班级在语文知识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教学情况。因此,教师除了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双减”教育政策中所提出的“减负增效”教学目标,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更为适宜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实现班级整体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展开教学时,为了能够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期间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客观地分析与看待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归为一组,对这类学生,教师只需要要求他们掌握最基础的文章脉络分析即可。如:百草园中都有哪些景物?作者采取哪种描写手法?而通过思路点拨可以点通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尝试着分析自己喜欢的段落,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如:“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自己对文章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分享一些同类型书籍,让学生们尝试着阅读,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逐步提升自我,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开展小组合作,营造良好班级氛围语文知识范围从不局限于教材,丰富的课外资源能够充盈学生的课余生活,文字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教师在积极响应“双减”教育政策要求的过程中,也需要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落实与开展“双减”政策,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形式,能够在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学生们分析着相同的问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综合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皇帝的新衣》为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教师在预习环节便可以开启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们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从教材文本、课外资源等方面着手进行全文故事的分析与总结。如:详细概述老大臣的全程心理变化。学生若是独立预习文章,或多或少会忽略掉一些细节描写部分,但是当开展小组合作时,组内成员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那么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且得到的答案在归纳后十分完善。有的学生从“‘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以体现出老大臣的惊慌与无措;有的学生从骗子的“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侧面感受到老大臣的惶恐不安与自我怀疑。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不仅能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培养合作精神。

作者:龙欢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