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情境教学法受到诸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并且被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无趣,并且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成绩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的方式已经由来已久,在众多领域中都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在教学领域中,这种教育方式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要打开思路,不断完善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途径,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深度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做了重要论述,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而不是遥不可及的,从而打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抵触心理与畏难情绪。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所创设的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现实生活。从学生现实生活着手进行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从而让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加便于实施与完成。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等形式,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再将这些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交流情境,激活学生深度讨论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学是一种在师生之间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从而实现精神互通,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表达,也要善于包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能主动、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舞台。
在教学“24 时计时法”时,我一上课先引出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电视上标的时间是19 :00,而不是晚上7 :00呢?”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来解答这个问题。有的说生活中用12时计时法方便,24时计时法还要算一下,其实电视里也可以标晚上7:00的。还有的说如果是外国人,看不懂听不懂中文怎么办?同学之间你一言我一语,在多番讨论下,教师小结:24小时计时法,更加简洁、明了。在人的思维层次上,讨论、争论、辩论属于高阶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结合情境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碰撞的机会,为他们留下了思维自由挥洒的空间。最终本课的难点就是在学生深度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深度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也有这样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我首先引用了一个“猴子分饼”的小故事: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有一天,猴王给大家分饼,每只猴子2天吃8块饼。一只小猴子不满意,觉得太少了,于是猴王分给它3天吃12块饼。小猴子还是不满意,猴王分给它4天16块饼。这时,小猴子满意了。可是猴王和其他小猴子都笑了。故事结束,我便提出问题 :它们为什么笑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兴趣浓厚,各抒己见,最终大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饼的总数在变化,但相应的天数也在变化,而每天给的饼是一样的,其实一点也没多给。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商不变的性质”。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境小问题,唤醒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自我需求的活动。在这样的师生活动中,促使学生深度探究、深度讨论、深度思考、深度辨析、深度体验,只有这样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还能让小学生更集中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小学生的操作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达到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
作者:冯博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