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习具有生活价值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倡基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有回归现实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去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更真切地去感受生活中的道法之美。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发现、理解道德与法治之美
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在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就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挖掘生活中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元素,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并且在现实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感知,深入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简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生活体验完美融合的教学,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理解道德与法治之美,并利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这对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素材基本上都是取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素材,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熟悉和亲近之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或场景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会带给学生一种轻松、自由、舒适的感觉,这样就能够有效消除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这一学科的现实意义,进而调动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
(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科,虽然没有数学学科那样抽象难懂,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有不少理解和识记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相较于成年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那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会感到迷茫。如果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去阐述知识点时,将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的难度,这对于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利用自己的所学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最终让教育服务于生活。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弱,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道法知识,找到道德与法治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懂得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所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在以往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和主导者,学生只是处于被主导的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本质上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不平等关系。但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是引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和挖掘道德与法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三、挖掘探索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该积极地进行改进优化:开展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挖掘探索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外在体现,教学活动都是在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可以说,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对他们的教育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一个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行为。因此,想要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为生活化教学行为的实施奠定基础。所谓生活化教育理念,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生活化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它在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以及人才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但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将道德与法治作为学习和工作的主方向,也不会专门从事相关的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掌握一些生活中所必需的道法知识与技能,还要将所学的道法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转变以往过于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教育理念,树立生活化的育人理念,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元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中一些热门的法制节目去给学生讲解一些法律知识,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素材都能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发挥教育价值,这些生活素材的运用能够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此外,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探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他们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有关乐于助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一次小老师,引导他们自己组织开展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辅助与监督保护工作,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的帮助、监督下,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挖掘道德与法治元素。此外,由于整个活动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教学素材也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所以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会更高,教学效果相较于以往也会得到极大改善。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应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三)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设置教学情境是一种极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有关道路交通规则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道路交通小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在道路交通小课堂中,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学习道路法律法规知识。同时,由于学生是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在教学情境中去学习这些知识的,所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在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时,需要做好以下方面:首先,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恰当的设置,恰当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在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应该把握合适的时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选择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去设置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素材融入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挖掘道德与法治元素,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众所周知,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与法治元素等待人们去发掘。因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体验生活,将生活中所蕴含的道法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并意识到即便是生活中简单的一人一物,也都可能蕴含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一些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以及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在巩固和提高学生课堂所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不仅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课后作业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遵循生活化原则,将课后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完成课后作业,带着问题实践、思考,通过生活化课后作业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完有关孝敬父母的道法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洗一次脚,并要求他们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待到再上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在这种相互交流分享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更加新颖,且更具有教育意义,通过设计生活化作业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生活犹如一个大宝库,里面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人们去发现、挖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去引领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此外,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多地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因此,在未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将生活化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生活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作者:邵 哲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