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2023-05-15 10:38:14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王玲芳

当前,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法的使用频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观察法不仅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够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感知力。但是,在写作教学中,观察法在一个班级使用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观察能力的不同,因此,着重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才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

观察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写作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而作文写作并不是凭空想象,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作文写作主要就是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以及写作技巧完整地描述事物,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发表自己对事物认知和见解的一个途径。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对生活、对事物的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更独到的见解;通过观察,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产生热爱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观察法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素质教育发展中,也一再强调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就是学生写作学习中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观察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习惯,这对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师要深入了解观察法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作用,并加强对观察法应用策略的深入研究。

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动学生主动观察性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面临学生主动性不足的困难。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考验。一是受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写作的学习往往在开始时是难以下手的,容易造成小学生对写作课的情绪抵触,降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切实从小学生的思考角度出发,难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思路,不知道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怎么写,使用什么方法带领小学生更好地写作。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小学生对写作课程缺乏主动性,对观察缺乏积极性。

写作内容难以做到与时俱进 在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写作内容陈旧、缺乏新意的问题。在写作练习中,小学生的写作题目比较宽泛,但是过程基本上仍然是以记流水账为主,往往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某一固定的主题,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难以从练习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所写内容也多为东拼西凑,难以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甚至会出现小学生为了应付写作任务而出现借鉴范文,与生活脱节的情况。

写作教学过程中缺乏情绪调动 在批改写作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小学生的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一方面是写作内容中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甚至与生活的联系少之又少,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没有观察和思考,为现实生活的感知难以支撑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使得作文内容死气沉沉。另一方面则是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于受家长或教师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作文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辞藻过于华丽,严重影响到阅读体验,这样的作文是难以体现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真实写作水平的。

观察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多角度的讲述引入观察法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观察法进行写作教学,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合理地对观察法进行引入,要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同时教师应该切实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出发点来衡量如何更好地将观察法引入课堂,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方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观察法教学的效果。首先,讲述观察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将观察法的基本知识向小学生介绍,让学生对观察法有基本的认识,通过基础例子的应用来引导学生走进观察法。这样才能够逐渐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观察法,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其次,逐一使用各类比较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观察法的使用。

一是比较观察法的使用。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使用比较观察法时,语文教师要对比较观察法的概念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具体阐述,让学生先了解比较观察法,然后才能准确地运用比较观察法进行事物的观察。所谓比较观察法主要是指将几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或针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观察,为此,比较观察法通常也被称为对比观察法或者对照观察法。在比较观察法中具体包括了两种观察方向,一个是横向比较,另一个是纵向比较。其中横向比较是指针对多个事物进行比较观察,这样可以通过多种事物的横向对比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以及相似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帮助学生来总结事物的规律,在写作教学中通过这种观察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写作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使用比较观察法时可以将其与游戏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人为一组,一起观察两幅相似的图片,可以约定在10分钟内寻找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并进行标记。在时间结束后教师随机选取两组进行展示教学,让学生来回答,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可以将比较观察法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练习应用比较观察法,并将其写入作文,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

二是顺序观察法的应用。所谓顺序观察法主要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进行事物的观察。在顺序观察法中具体包括了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时间顺序,另一个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法又具体包括了从早到晚、从前到后等,而空间顺序观察法具体包括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以及从整体到局部等。观察顺序要进行合理选择,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顺序观察法,需要结合观察的目的来选择观察的顺序,在应用这一观察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来引导学生。例如,我们在描写一个物体时,可以随机选取几位学生通过发言来描述这一物体,待学生描述完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入顺序观察法,引导学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按照眼睛看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应用此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逻辑性和流畅度。

三是持续观察法的应用。所谓持续观察法主要是指对某一事物进行一段长时间的持续观察,最终使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规律、获得启发,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虽然这是一种耗时较长的观察方法,但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益良多。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需要学生进行持续观察,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入的认知,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仅有三分钟的好奇,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持续观察法的引导与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竹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持续观察竹子生长过程的变化。应用的多媒体,可以将竹子生长的过程压缩很多倍,学生可以通过短暂的时间来感受竹子的全部生长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竹子在起初的生长阶段生长得特别慢,而经历过漫长的初期生长之后会进入疯长期。竹子的生长过程完美地诠释了“厚积薄发”这一成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竹子生长过程的持续观察来深入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意义,从而为写作积累良好的素材。

通过观察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所谓灵感主要是指在人的大脑中产生出来的创意点,在写作中的写作灵感主要是指学生对写作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写作灵感是学生更好完成写作任务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重点培养目标。由于写作灵感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偶发性,因此,也更加显得写作灵感的弥足珍贵。通过观察法的应用可以为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以及练习不断生发出新的写作创意。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方面加强对观察法的应用。例如:在进行以动物描写为主题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在课内相关内容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法的引导。比如,在课内有关动物描写的课文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对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教学等等。而想要培养学生写作灵感,为学生的作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进行的动物观察,是使用了哪种观察法,这种观察法在进行动物描写时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学生在思考这些方面的问题的同时,自然而然会采用同种观察方法观察自己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比如观察自己家的宠物狗,从而发现以往没有发现的宠物狗的某些特征或者习性,这样一来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在于日常教学中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各类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并应用于写作中。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设置观察的主题。例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雨这一观察主体,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让学生在下雨天里观察雨前的天气情况,下雨时的状况,包括雨量、大小等,雨后的情况将观察法贯穿于下雨的整个过程中,并写成一篇作文,再和《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与作者的观察进行比较,从而在生活和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水平,并最终体现在作文中。第二,通过口头表达锻炼观察能力。每周选取一节课来进行事物观察,并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观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选取教室中任意事物来进行锻炼,例如黑板、多媒体设施、卫生设施等物体,让学生在观察一定的时间后进行口头表述,既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为写作打下基础。在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观察法来进行描述,比如描述教室的环境和布局,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述,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描述,另外也可以以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进行描述,不同的观察顺序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教室,其中融入了学生自身对教室的情感。在这种训练下,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也能够对自己每天都接触的教室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教室这个集体环境产生了特别的情感。

将观察法的应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 观察能力的提升不在于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有所提升。小学生正处于学生能力快速提升的阶段,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一成长特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观察能力。一是有意识地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写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记录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观察动画片中某一个人物,并将他们的行为写到日记中,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受写进去,培养学生记录和观察的习惯,提高对观察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每日安排观察日记的写作任务,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针对观察日记教师要用心地进行指导和点评,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写作兴趣。二是在观察已有人物或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虚拟创作。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来进行虚拟创作,例如,让学生对家里的宠物、玩具等事物进行虚拟创作,将他们拟化成人或者其他有生命的事物,将拟化后的神态、行为等进行描写,侧面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此来发现观察和想象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更好地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写作记录下来。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观察的事物更是不计其数,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的兴趣等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作课程作为一门学生入门课程,对于日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人文性和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重提升观察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使用,是培养学生对形象感知、思维逻辑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够通过观察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为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王玲芳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