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的教育不能一切都交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经常性沟通交流、协同配合,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学校、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良好有效的家校沟通,才能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家庭和学校密切联系,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
第一,过分宠溺和保护。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和保护,就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苛求和享受别人的关怀,缺失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班级等团体的责任感和爱心。在学校缺乏独立性,应对能力、抗压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不足,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欠缺,在师生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产生不少困难。
第二,期望过度。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变凤,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无限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尽可能为孩子遮风挡雨,扫清一切自认为的困难障碍。但孩子成长过程中,在家长一厢情愿的过度保护下,一帆风顺不是好事。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并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在提升抗压能力的同时,积小成功为大胜利,才能和最终成就一起,造就生命的丰富多彩。如果父母对孩子期待过高,甚至把自己未施展的抱负或是理想强加于孩子,对孩子非理性的过度保护,并以此为理由对孩子严加苛责,那无疑是在窒息、扼杀孩子的生命力、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三,过分依赖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由于家长的学识、能力、工作、生活等方面千差万别,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身心俱疲,就把希望寄托在学校,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如释重负,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推到教师身上,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和想法。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除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外,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二、家长应如何正确配合学校教育
第一,提升监护意识、能力和责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家长必须要不断提升监护意识、能力和责任,积极主动、正确有效履行好监管职责,做好家校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长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认为把孩子交给教师,自己就不需要做什么了。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应该对社会教育及时补位,除了养育孩子外,还要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必要的辅导,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等进行教育。家长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品质。因为学生这些非智力要素的成长需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为辅进行培养和锻炼,实践证明只靠学校教育是很难有效果的。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以及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并用实际行动来督促学生严格遵守。比如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考场纪律等。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这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既可以让学生巩固一天所学到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先做事、后玩乐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家长要多与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仅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要尽可能地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及时把孩子的一些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采用更适合的方式教育学生。家校教育节奏要一致,家长要跟教师步调一致,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孩子上,无论学习还是道德行为,家长和教师都要保持一定频率的沟通,并互相了解彼此的教育解决方案。教师和家长彼此信任、默契配合,始终保持一致的教育节奏,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家长要讲规矩、讲道理。家长在和教师、学生、别的家长沟通的时候要通情达理,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要自视高人一等,要学会宽容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总责备批评孩子,而不作自我检讨;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关爱过度,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不在家长群里讨论不适合的话题;讨论问题要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不针对人,严禁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诋毁和谩骂,这些都是家长要遵守的。
第二,尊师重教,维护教师威信。尊重是一切友好配合的基础。家长与教师互相尊重,才能做到在道德行为上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尊重长辈”“尊师重道”的真正内涵。家长和教师想要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一定要先做到彼此从内心里互相尊重。
家长应当理解和尊重教师,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一颗想要教好学生的真心;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只有学会尊敬,才能师生关系融洽,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要了解孩子对教师的评价,孩子是否喜欢教师,是否喜欢教师的讲课风格等。亲其师信其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注意挖掘教师的闪光点,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对教师的不满,不随意当着学生的面评价教师,尤其是评价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理解任课教师,要让孩子看到教师的优点。
当然,教师也不是完美的,也会有缺点,家长也应该适时指正,但是要讲究方法。做不到恰当为教师树立威信,再多的家校配合也没有好的效果,家长如果在学生面前诋毁学校和教师,学生对学校和教师就会缺乏认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就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没有威严的敬师教不出优秀的孩子,所以,教师的威严需要家长维护。如果家长的确发现学校管理或者教师存在某方面的问题,可以和学校或者教师沟通,寻求解决办法。作为家长,既要和教师保持适当的联系,又不能过度打扰教师。另外,既要能接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严厉,也要能接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疏忽。
第三,架好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要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等。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与学校的教育相默契,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上不能与学校相背而行。
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中有很多规则和规矩,跟学校配合,首先要了解学校的要求,如专心听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预习习惯、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垃圾分类入箱、禁止带零食到学校等。家长要充分了解并严格按照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管理教育孩子。
学校是教育孩子的最佳场所,也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要常常与学校、教师联络,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教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家长一定要多向教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家长在生活中应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如发现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吃饭睡觉不香、花钱过多等异常表现,要及时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孩子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有一些缺点或坏习惯,也应该向学校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办法,引导孩子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全品格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长如果有意掩盖不良状况,实质就会害了孩子,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尤为重要,只有家长高度重视,和学校积极配合,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因为这些活动能够深入家长对孩子在校生活、学习的了解,也能够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了解孩子班级的教学目标、计划和实施。在学校家长沙龙或者家长学校里学到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要适时作用到孩子身上,只有这样,家校之间的沟通才能顺畅,完美实现家校共育。
三、教师如何配合家长开展教育
现代教育,对教师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行业、思想认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等各有不同,要让所有家长都能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步调一致、同频共振难度很大。但教师必须认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些家长觉得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么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可以完全放手交给学校和教师。而有些教师喜欢大包大揽,觉得自己应该负责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宜。这些想法都是很不理智的,也导致了家校沟通问题的产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引路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都必须发挥好榜样作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校安全、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协同教育,将“以生为本”作为出发点,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交流。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发挥团队合力,这就必须加强交流沟通。交流沟通看似简单,但蕴含丰富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必须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家长心理,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以真诚的态度,灵活运用沟通技巧,真正实现有效沟通。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习情况、性格、人际交往等。教师要根据不同家长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沟通中家长难免会问到孩子在学校方方面面的表现,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和场合,特别要注意双方的情绪,不要在情绪异常激动或心情不佳的时候进行沟通。现代社会,交流沟通的方式不断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可以是面谈、家访,也可以是电话、微信、短信等。可以反馈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嘉奖表扬。要把与家长沟通当成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在一次次交流中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定期开展交流会、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深入探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分享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及经验心得等。教师要经常组织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类教学、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如班级开放日、重大仪式、节日活动等,让家长亲眼见证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在活动中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付出,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支持。针对家长教育方法单一,辅导学生学习困难的实际情况,学校可安排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家长的教育、管理、辅导孩子的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助手。
第三,共情理解,教育共赢。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职责很难比较出大小多少,但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效应一定是积极正向的。教师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对做好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每一次交流沟通的实际效果。教师向家长通报孩子情况时应当是客观的、公正的、全面的,既要谈足成绩、优点和进步,又要恰当地指出不足、弱点和欠缺。交流时要坦诚,实事求是,不带有个人偏见,切忌“交流就是告状、就是指责、就是训斥”,以免造成家长埋怨孩子、孩子嫉恨老师、老师指责家长的不良局面。长此以往,家长无信心、孩子无决心、教师无耐心,因而产生恶性循环。家长向教师通报孩子情况时应当是详细的、真实的、理性的,既要说清思维、习惯和爱好,又要提出表现、特点和性格,坚持实事求是,不袒护、不包庇。在双方交流中要努力寻找阻碍孩子健康发展的因素,形成共识,统一意见,寻求恰当的方式方法切实解决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该坚持平等待人、以礼待人、以诚示人。如果在沟通时一味地去追究孩子的过错,指责家长的教育,那么教师就会失去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培养学生健康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责任重大,只有家长高度重视和学校积极配合,才能更顺利地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家校配合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家长和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引导,及时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因时因事加以调整,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
作者:令狐芳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陆县常乐初中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