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的输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通过写作将其输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输出的过程,两者紧密相连,互为一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寻找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从而实现读写相长,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概述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新课标对阅读、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读写一体化”作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在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学习借鉴传统语文教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创新型的阅读、写作教法。从本质上来讲,“读写一体化”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存储信息需要利用理解能力来完成,这就需要将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信息加工就是对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储存、加工以及输出的过程,而写作就是信息输出的重要手段。因此,“读写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读”和“写”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体系。
(二)“读写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1.以“读”学“写”
首先,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对文章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文章的具体写法,这会给学生以后的文章写作提供写作手法和技巧借鉴。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大量文本,拓展学生的语言储备,强化他们的基本功。最后,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情感素材等。
2.以“写”促“读”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讲,写作可以说是对阅读成果的实际运用,因此可以转化为写作的阅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写作的本质就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写作时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加以实践运用,长此以往,便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通过“写”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读”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读”和“写”在内容上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现状
(一)读写教学分离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认不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视为语文教学中互不相干的两部分。因此,教师很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同时也很少在写作教学中穿插阅读知识。这就相当于将原本紧密相连的两部分人为割裂开来,难以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用。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技能融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认识不深刻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是以教师对该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为前提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读写一体化”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仍旧沿袭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重阅读、轻写作。一方面,他们过于重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另一方面,虽然有些教师也重视写作教学,但由于阅读教学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写作教学时间受到挤压。正是由于对“读写一体化”教学理解得不够深刻,使得教师难以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
(三)方法不科学
“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对“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掌握得不够牢固,课堂组织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试着采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正是由于教学方法不科学,导致课堂上看似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相互穿插,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实际融合效果并不理想。
(四)评价不全面
教学评价是“读写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发展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就很难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评价方法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仍旧坚持以成绩评价为主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考虑不足;二是评价主体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发挥评价的真正价值。
三、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是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对事情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同理,他们对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理解同样如此。一篇文章、一个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阅读、去写作,这就需要教师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还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在处理个性问题上,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在处理共性问题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他们不断发展。只有学生共同参与,每个学生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一致性原则
“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阅读与写作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相应的阅读写作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材料内容在选择上应该保持一致性,因此,只有确保两者在内容上的一致性,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自由转换,两种教学才能够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基于此,在具体实施小学“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一致性原则。
(三)次序性原则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次序,按照先阅读再写作的次序,这样才能发挥“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最大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在阅读的基础上读懂文章。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学习掌握文章中的写作技巧,然后将其迁移到写作过程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才有保障。如果学生在写作之前不去阅读文章,不去学习必要的写作技巧,那么他们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就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不高。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多总结,这样才能够将阅读中所学的技巧运用在写作教学中。
四、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树立“读写一体化”教学意识
众所周知,思想意识决定行为。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树立“读写一体化”教学意识,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解《台湾的蝴蝶谷》这节课时,从内容上来讲,这篇文章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写作元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抓文眼、概括文意等手法去阅读文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文中的写作技能,如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等词汇就可以用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再如,课后习题中的拟人写法,它就是写作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读写一体化”教学意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够带着这种思想去解读文章,优化教学,从而更好地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
(二)找准“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契合点
从横向上来看,阅读和写作属于语文教学中两个互不相关的版块。因此,当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契合点,也就是找到能够将两者串联起来的点,这样阅读与写作这两个不相关的版块才可以实现一体化教学。例如,在讲解《走,我们去植树》这篇文章时,课后习题第五题要求学生选择学校里的一种树木,然后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去了解树木的名称、特征以及用途等。在查阅之后,让学生通过文章写作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际上,这道课后习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选择,二是查阅,三是写作呈现。通过认真分析可以看出,查阅就是让学生去阅读与欧冠树木相关的资料,而写作呈现就是让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切合点,这样一体化教学才能够顺利实施。
(三)深挖“读写一体化”教学资源
在树立“读写一体化”教学意识以及找准“读写一体化”教学契合点的基础上,教师在开展一体化教学时,还应该深挖“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去推进“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例如,在讲解《明天,我们毕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本文主题深挖“读写一体化”教学资源。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从内容成分上来看,文章中既有叙事成分,又有想象成分,还有评论成分,是一篇情感表达真挚且丰富的文章。文章中所涉及的“毕业”话题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是一个和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因此,在这样的话题面前,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都会有感而发。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深挖“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最后让他们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读写一体化”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搭建“读写一体化”教学平台
在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读写一体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借助这一平台在阅读与写作之间灵活切换。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好书推荐笔记”活动,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然后利用读后感、书评等形式将书籍推荐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活动主题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供全班学生阅读,或者让学生通过改写、续写等形式来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将阅读与写作充分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一平台,学生不仅可以阅读积累书写的素材,还可以通过写作对阅读中的素材进行深加工,最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通过搭建“读写一体化”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让他们借助这一平台更好地将阅读教育写作融合在一起。
(五)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学生评价过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样评价才会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实行差异化的评价策略。对于那些阅读、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地参与到研究性活动中,激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实现个性化发展。而对于那些阅读、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激励为主,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更有动力。总之,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是未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同时也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写作中表达思想情感,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因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1 年宿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读写一体化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SQ2021GHZD03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姜敏溪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如东实验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