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劳动教育

  • 2024-03-04 10:09:22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耿立娟 王德双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在此间,其中农事更迭、美食纷繁、气候多变、民俗万千。透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通过系列节气探究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感受季节变化,从事劳动,提升品质。基于此,我们将探索幼儿园二十四节气里的劳动教育,以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深刻意义。

劳动教育与节气活动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劳动观念,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节气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则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体现,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劳动实践让幼儿在劳动中掌握节气知识,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惊蛰节气活动中,幼儿们纷纷化身制作“梨羹”的小能手,在制作冰糖雪梨羹的过程中,了解了惊蛰节气吃梨的相关习俗,并体验了亲身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实践证明,幼儿在节气活动中通过劳动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节气劳动教育的意义

塑造人格,培养品质 劳动教育与节气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了解自然和社会,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素质和品格。例如,在秋分节气“玉米大丰收”活动中,幼儿三五结队地体验掰玉米、剥玉米、运玉米,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萌发了感恩之心,培养了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格,促进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幼儿还将剥下来的玉米皮进行二次利用,精心制作成鸟窝,为小鸟搭建了爱心之家,一颗有“爱”的心灵在熠熠生辉。“爱”是幼儿品德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更是幼儿生命成长的能量和活力。通过参与此次活动,幼儿既在田园劳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掌握了劳动技能,又通过奇思妙想自行发起了为小鸟搭建爱心鸟窝的活动,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学会了付出与奉献、爱与感恩、合作与自信。

学会合作,促进沟通 在劳动教育与节气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有效沟通。例如,在霜降节气开展“制作柿子麻叶”活动,教师先向幼儿科普节气小知识,帮助他们初步了解“炸麻叶”和“柿子麻叶”的制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遇到困难及时沟通、合力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体验到亲身劳动的乐趣和成果、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还能够学会合作与沟通,促进了社会性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当代社会不仅要求未来人才应当具备学习能力、健康的身体与相当的智慧,同时对人的个性品质、社会经验及社会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正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与父母、同伴、教师等重要人群的交流、对话与合作逐渐形成的。

树立观念,落实行动 当前,由于家长对幼儿的过度保护,导致部分幼儿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自主劳动意识。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的融合,则可以让幼儿伸出手、迈开腿,通过亲身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例如,在小满节气的“麦子熟了”活动中,幼儿勇于尝试用镰刀割小麦,综合应用多种工具为小麦脱粒,再用小车运输脱粒的小麦。通过参与活动,幼儿一方面在收割小麦的劳动中体会到了中华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及农人的辛勤与智慧,另一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时节的炎热和农作的辛苦,从而思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进而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劳动者,懂得了要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明白了“一切都是由劳动所得”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付诸行动。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与节气教育的融合,还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是育德。传承中华二十四节气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心灵,可涵养“德”。例如,在白露节气“品茶”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讲解下了解了白露节气里的品茶文化,并纷纷在回到家后变身成小小茶艺师,亲自泡上茶叶,沏上茶水,并将茶奉给家长。在此过程中,不仅体验了节气习俗,还将尊老的传统美德深深根植于心中。二是启智。例如,在夏至节气“影子的秘密”活动中,幼儿通过实地探究,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太阳,并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对比,最终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和夏至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原理。通过和同伴一起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激发了“智”育。三是强体。在小雪节气“趣味腌菜”活动中,幼儿一起来到菜园,拔、挖、拽等多种方式齐上阵,不一会儿,便收获了满满一箩筐白菜萝卜。随后,又在教师的帮助下,清洗白菜、萝卜,并将切好的萝卜条和白菜进行晾晒。最后,将蔬菜放进罐子里,撒上一层盐和糖,放上适当调料品,密封好盖子,静静等待美味腌菜的诞生!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动手、动脚、动全身,既锻炼了“体”力,又锻炼了“智”力。四是立美。在“探究向日葵”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了不同的向日葵画作,引导其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大家支好画架,备好画板,去向日葵花田里开启了第一次写生体验。细细尖尖的花瓣、有点粗糙的茎、层层叠叠的叶子……都在幼儿的画笔下一一呈现,他们走进自然,参与写生,体验节气美景,无形中渗透着“美”育。五是善劳。谷雨节气,幼儿在小农场里种植了花生和豆子,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具给种子浇水。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亲身感受了埯瓜点豆的活动气氛,还在给种子浇水时找到了最合适、最省力的运水工具,认识到了水的流动性。他们身体力行,发现生活中处处闪耀着劳动的光辉。

经验提升

系统地开展节气文化下的劳动教育,我们可以根据节气中蕴含的美食、农事、气候、习俗等内容,分路径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

美食之劳动 例如,在夏至节气活动“制作李子酱”中,幼儿纷纷上阵将农场里的李子摘下。之后,在教师“我们来制作李子果酱吧”的“号召”下,幼儿穿上小围裙,准备给李子来一个“大变身”。瞧,他们认真仔细地清洗李子,小心翼翼地切李子,再放入冰糖、淋上蜂蜜,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几小时之后开始熬制,不断搅拌,锅里咕嘟咕嘟冒出气泡。大家一边认真兴奋地观看着李子酱的制作过程,一边期待着美味果酱的出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亲自制作、亲自品味,切实感受到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

农事之劳动 在小雪节气活动“贮存白菜”中,幼儿探究了更好地贮存白菜的方法。他们撸起袖子将白菜拔下来,知道了拔白菜的时候要抓住白菜的根,不然会把叶子弄坏;继而又分工合作,你挖坑来,我放菜。教师找来编织布,请幼儿给白菜盖上一层“被子”,并压上土——给白菜们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实践证明,适当的劳动体验能带给幼儿丰富多彩的童年记忆,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求真知、去思考、去创造。

气候之劳动 立冬节气中,为了探究小动物们保暖过冬的方法,幼儿通过翻阅书籍、观看视频,发现了动物们利用冬眠、换毛、迁徙等方式过冬的秘密。同时,在教师的讲解下,幼儿还知晓了立冬是最适合浇冬水防止“旱助寒威”的时节。于是,大家浩浩荡荡来到小农场,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儿,有的接水,提着沉甸甸小桶,给小麦、菠菜进行浇灌;有的则和小伙伴一起合作,连接管道,利用管道浇水……他们不仅在立冬节气活动中了解了传统习俗,还体验到了气候变化之下劳动的快乐,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真正做到了“探节气,慧劳动”。

习俗之劳动 在端午这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一起制作了艾草团子,和面、团面、下锅、捞出,再配上熟黄豆粉和红糖浆,大家吃得不亦乐乎。大班幼儿还将晒干了的艾草做成艾草香包。缝制、穿线、打结、填充艾草,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了解了不一样的端午习俗。

策略优化

园本课程的充分利用 节气文化下的劳动教育中,充分利用园本课程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对此,幼儿园可以尝试将节气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融合幼儿区域游戏、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幼儿一日生活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例如,在班级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基于二十四节气在种植区亲自动手种植豆子或花草,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劳动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用科学小实验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用艺术创作表达对植物的感受。又如,在美食区,幼儿可以根据不同节气的不同习俗,参与相关美食的手工制作,从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有意识地结合园本课程,幼儿能够全面地参与劳动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增强对劳动的认同感。

教师培训的不断补充 教师是节气文化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和指导者,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节气文化下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理念。例如,在春分节气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土壤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体验春耕的意义和过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幼儿参与节气劳动教育。对此,教师可以学习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节气中更主动地参与劳动活动。总之,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策略将为节气文化下劳动教育的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家长观念的逐步树立 家庭教育是培养幼儿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为此,家长可以基于幼儿园开展的节气文化下的劳动教育,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例如,在大寒节气或新年前后,家长可以在家中指导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大扫除等。通过实际参与劳动活动,幼儿能够真切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此外,幼儿园也可以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推动节气文化下劳动教育的开展。对此,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内的劳动教育活动 ;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开展的节气文化下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家园合作,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能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资源的巧妙利用 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升节气文化下的劳动教育效果的关键。社区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为此,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周边社会资源,积极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带领他们亲身参与社区劳动活动,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经验和成长。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

总之,节气中有劳动,劳动中凸显节气文化,劳动教育和节气教育的有效融合,凸显了劳动教育的多重意义和重要性。同时,节气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结合,既增强了幼儿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体验,又促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提升了劳动技能,养成了自觉、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作者:耿立娟 王德双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桑梓中心幼儿园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