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编写理念 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

  • 2023-01-16 14:46:22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邵 颖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整亮点颇多,编写科学有序,更加强调立德树人,接地气,守正创新,贴近“语文生活”。这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不小挑战。教师要充分理解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和编排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完善新教材。

一、统编语文教材旨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重在学生知识的积累、策略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是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采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在不断熏陶中把学生引入爱读书、想读书的学习境界中。从教材课文内容来看,统编教材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重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主要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减量提质”也是新教材体现的精神,即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需要实现练习设计的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要精心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是在读书过程中滋养生长的。好的文章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思想。语文教学的传统是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想读书、爱读书。纵观小学一年级的新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教学类型增加了,教材编写的方式变得生动活泼。那么,面对新教材的变化,教师能不能把学生引入爱读书的境界中去?能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课文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理解统编版教材在提升语文素养上的功能——重视口语和阅读的训练。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是关键。统编教材调整了识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实施,更加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过去是刚上一年级先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新教材则是让学生先学汉字后再学拼音,这种变化是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这种设计无疑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学拼音比学汉字费劲,刚上学立即学拼音,容易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建立起字和拼音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拼音认字的教学模式,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等方式,尽量做到多元识字。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并善于从新教材中发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重视学生在识字中的情感体验,在其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还加强了口语交际部分,比如,一、二年级看图讲故事《劝说》,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体现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统编版教材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看不到统编版教材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上的努力,看不到统编版教材在促进学生读书上的引领,那么教材追求和课程目标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

二、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田

当下,青少年学生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能不能通过教材学习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是评价教材能否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新版语文教材古诗文比重增加。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古诗,要求学生熟读会背。即便是识字单元,也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来编写语文学习活动。同时,教材还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等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诗词的篇目增多了,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开展古诗词的教学?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淡化说教,把传统文化内容展示成语言游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教学指向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背诵那些诗词。课堂中,可以对诗、对联,就场景让学生说出诗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快乐。

例如,教学一年级古诗《春晓》时,教师就要以积累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春天到来的感觉,去聆听春天到来的声音,去丰富春天到来的元素。在不断的诵读中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写了什么、春天还有什么。教学《春晓》,不是要让学生去记录这首诗的主题情感——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也不是要让学生记录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而是要帮助学生积累传统诗歌,让学生热爱诵读,从诗歌的诵读中养成诗感、语感。所以使用统编版教材,要从多读、多背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古诗词文化素养,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在课堂上扎根,在学生的心里扎根。

三、统编教材倡导学生“海量阅读”

很多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很少读课外书。为此,新教材努力让语文课向课外阅读延伸,使阅读向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课本就是识字教材。“海量阅读”是统编教材所倡导的,只要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阅读中,读书的兴趣自然就能够培养起来,就能实现对文章的“审读理解”。

低年级学生可海量朗读儿歌和小故事。从最容易拼读的三个字儿歌开始进行诵读,设置很缓的坡度,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海量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分级达标”使学前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跟上全班海量阅读的进度,使一个班资质不同的几十名学生都能在课内海量阅读起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破解识字、阅读难题,如一年级上学期,可以引导学生读韵文、生字、词语、句子,循序渐进;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读生字的能力明显提高,只要学生读得准确了,他们就能自觉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己认读,踏上阅读的快车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地讲解词意,也不必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我感悟。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海量阅读”能够理解词义、文章的意思,达到“无师自通”。

专家提醒,阅读中不要以价值先行。教师不要在阅读前先去探讨书中的意义,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去建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书本中的意义,应该是好玩、有趣、有形象和有画面感的,然后才是人生价值这些大意义。此外,新版教材中出现了“和大人一起读书”栏目,这也使得很多教师、家长充满疑问:一本读物要怎么教?回家读还是在课堂上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1+X”的阅读意识,即学习课内一篇文章要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几篇课外与此类型相同或不同的文章。家长应结合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多和学生进行亲子互动,共同阅读,教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字,同时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

综上所述,统编版教材相对于以往教材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重视引导科学识字、重视理解语言文字、重视积累传统文化、重视引导热爱读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会有很多的困惑和痛点,如如何认识、理解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等。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已到了需要深入理解、全面贯彻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编排意图的新阶段。应基于统编教材的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研究,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向高质量的目标前行。

作者: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普庆校区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