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试金石”,也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沉淀学科素养的重要渠道,更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双减”精神要求作业的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尝试基础性作业当堂化、重点性作业趣味化、实践性作业生活化、拓展性作业分层化。
基础性作业当堂化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基础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随文识字、分类重点指导的方式进行,当堂完成识字纠音的教学任务 ;在讲解课文时恰当运用课后的基础性思考题,将其融入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重点性作业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应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作业设计,为学生搭建可视化支架,直观呈现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首先,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将重点性作业趣味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趣味化的重点性作业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如“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等等。其次,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设计的趣味化作业,可以是思维导图、列图表、为课文配插图、绘制连环画等,让学生在有趣的作业中巩固对课文的认识,加深印象。
总之,重点性作业趣味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值得被运用和推广。
实践性作业生活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例如,观察记录类作业,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动植物的外观、生长过程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又如,动手操作类作业。教学部编版教材中《中国美食》《端午粽》《竹节人》等课文的相关内容学生往往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在搜集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美食,再说一说、写一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拓展性作业分层化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一是作业难度要有分层。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二是作业评价要有分层。科学、准确的作业评价能够帮助教师获取真实、准确的学习反馈,而分层的作业评价能够让教师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总之,在当前“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分类、布置和评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作者:冯艺伟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