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科研精准落实“双减”

  • 2022-06-29 16:22:06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邓欣元

2009年至今,短短13年,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校名历经“青岛志成实验中学”“青岛三十七中学”“同济大学附属青岛礼贤初级中学”的变更,经历了从公办民助到局属公办初中办学性质变革、地址乔迁,变化的不仅仅是名字和地理位置,更是“志成”文化与“礼贤”文化的融合、育人理念的升级、办学平台的拓宽、教育资源的延展、特色项目的再梳理。一路走来,学校在一次次华丽转身中不断书写着减负增效的新精彩。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为学校教科研推动精准双减和卓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项目推进破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凝聚干部教师、家长学生、专家的集体智慧,深刻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承和现状,在对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进行了充分的思考、论证和选择,梳理出了面临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针对存在的问题解决 2018 年成立了“毛伟青‘双减负’工作室”“赵秀燕作业改革研究工作室”“薛虓嵩学科发展方案开发工作室”等8个项目推进工作室,2020年又成立“林柏权海洋科学与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室”,通过项目的不断培育和推进,学校对标先进城市、先进学校,梳理项目成果,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培养了一批项目专家级干部教师,开发了一批项目课程资源,用项目研究成果聚焦学生成长,实现了学生轻负高效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引领全体教师精准 “双减”

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近十年围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先后立项并结题市级及以上课题14项,校级课题22项,扎实推进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了精准双减。

开发与实施学科导学案并逐渐发展成为学科发展方案,呈现了“方法引领、分层要求”的教学特色,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内作业负担。课堂教学以学科导学案为载体,设疑激趣为先导,以问题串导学为主要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差异、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形成了学生学科发展方案,实现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探索中逐渐形成学校特色,做到五统一,(统一模板,统一集备,统一定稿,统一打印,统一装订);学校将教学案、学习案、听课笔记、作业四合一,统一编制了各类课型的学科发展方案模板,实现了资源共享,不断优化。教师精编精选学科发展方案内容,作业清单版块设计分层次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确保了学生每天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 1.5 小时,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018年成立的“赵秀燕作业改革研究工作室”和 2018年十三五立项待结题的市级规划课题“中学生‘双减负’问题的行动策略研究”明确聚焦课内课外双减视角,进一步提高了“双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业改革研究工作室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更新《青岛三十七中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教育教学有法可依,科学规范。教导处确立了“作业清单制度”,形成了集备组和班主任并行的作业协调机制,集备组全体教师将作业布置作为每次集备必备内容纳入学科发展方案,确定作业总量和比例结构,班主任汇总各科作业后进行统筹平衡,形成每日作业清单,教导处定期 , 有效监督。配套分层教学设计分层作业、结合智慧课堂布置个性化作业、结合学科特点布置探究性作业等,学生在各类作业训练中深化了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自主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和家长减了量提了质。

通过系统调查中学生“课外负担”现状、深入思考探究产生的根源和问题解决的途径,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讲座、寒暑假空中名师课堂答疑、智慧课堂项目的实施与推进、2018 年在全市初中学校中率先开展的下午放学后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后服务活动等,搭建了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间有效沟通交流的桥梁,减负提质成效显著。

连续多年青岛市中考全市后30%学生的学校数据仅为5%左右,同时在青岛市初中学校第三方课业负担监测中数据呈现低负高效特点名列全市前茅。 2021年学校双减工作成效经验材料入围青岛市教育局“双减”工作十佳案例。


作者:邓欣元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