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探究

  • 2023-06-02 10:43:12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王殿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具有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强调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协同任教同一年级的其他学科教师精心梳理教材,找准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和融合点,梳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从而设计能够保证教学有序实施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在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学科教学,还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学科的互相补充,统一“步调”设计连贯的作业,在同一个“工程”的不同阶段做好铺垫、补充、深化、拓展,达到“1+1 > 2”的效果。

跨学科学国粹,树立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美术、音乐学科教材中都有涉及京剧脸谱的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传承京剧文化,在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其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开展了跨学科主题教学。首先,语文学科布置实践性作业,请学生查阅、收集、整理京剧、京剧脸谱的相关资料,并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汇报展示,从而全面了解京剧,领悟京剧脸谱中各种色彩、图案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其次,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为美术学科开展画脸谱活动做好了铺垫,美术教师只需在课堂上教授勾、揉、抹等绘画技法及用彩注意事项,学生就能够基于已经掌握的脸谱知识,选择喜欢的人物画出脸谱。再次,音乐学科在教授学生学唱《说唱脸谱》后布置表演作业 :结合喜欢的脸谱或京剧人物学习一段京剧唱段。最后,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展示学科融合的成果,学生或借助脸谱介绍京剧相关知识,或唱《说唱脸谱》,或表演京剧名段。实践证明,各学科统筹作业,分步实施,共同受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跨学科学写作,促进语言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在小学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但大部分学生畏惧写作文,总是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对此,科学学科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的教学内容,正好可以为语文习作提供素材。每年春天,三年级科学学科都会带领学生开展一项长达两个月的观察活动——养蚕。基于此,语文和科学教师一起设计作业,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引导他们在精心养蚕的过程中,带着任务仔细观察,用日记、美篇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蚕宝宝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由陪伴一只“春蚕”醒来开始,参与一个生命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终化茧成蝶的繁殖后代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在养蚕的体验中学会负责、学会坚持、学会关爱、学会珍爱生命。真实的亲身体验触发了表达的愿望,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所观、所想、所思记录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习作。实践证明,跨学科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有话可写,在坚持中变得乐写、愿写,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跨学科制作纪念册,深化审美创造

六年级语文、综合实践、美术三个学科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分工合作,共同组织开展制作纪念册的主题活动。语文学科布置综合性作业,请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筛选、整理、编排出最能代表自己小学生活的相关资料 ;美术学科根据学生选取的材料,指导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插图、线描稿、上色等装饰 ;综合实践学科布置创造性作业,请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整合制成电子纪念册,以丰富而鲜活的方式留住小学的美好记忆。三个学科将重叠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重组,发挥每个学科的优势,请学生分别完成各学科作业,最后呈现完整的作品。三个学科有所侧重,相辅相成,在学生完成跨学科作业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借助跨学科主题作业,语文教师着眼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将各学科的“点”连成一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线”,最终使各学科合作的“面”得以铺开。实践证明,跨学科协同作业既互补了资源,又分散了教学难度,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有效提升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课程协同育人也落到了实处。

作者:王殿庆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