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 2022-05-24 10:45:47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作者:唐亮

▶策 论·“教育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编者按: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其中提到,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那么,教育数字化如何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其又如何影响未来教育发展?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教育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对此作前沿性探讨。

当前,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在加速推进,不断融入渗透教育,成为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此,应当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历史机遇,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立足全局,锚定教育数字化方位坐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开展终身数字教育”作为“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的领域之一,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两个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规划为教育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局性的定位和遵循,表明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数字化,也是国家数字经济、教育信息化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瞄准定位,厘清教育数字化赋能作用。发展教育数字化必须坚守初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规律,发挥融合创新作用,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动力、激发活力、增添效力。发展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过度夸大信息技术作用,也不能脱离教育政策要求、教育实践需求和人民群众诉求去实践教育数字化。要紧密围绕深入推进“双减”、深化质量评价改革、提高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等重点难点问题,在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中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优质服务。

放眼长远,培育教育数字化持久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涉及数据、模式、流程、组织、理念、政策等多重要素变革的系统性工程,其过程是全方位的、长周期的。基础教育涉及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具有公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这就更加决定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久久为功的定力和韧劲,更加需要注重培育数字化转型持久动力,找到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转型重点、实现路径和教育场景。

教育数字化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需要从三个方面找到着力点、选准结合点、抓好关键点。

夯实数据底座,促进发展提质增效。数据是教育行业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期,迫切需要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数据底座。促进大数据汇聚共享。围绕基础教育教学特点,打破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区域之间、学段之间的时空界限,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教研、评价、学习、管理数据的无感式、伴随式收集和互联互通。释放大数据效能价值。持续拓展教育大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充分融合校园物理环境、教室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精度、温度和效度。

聚焦关键核心,创新深度融合场景。发挥信息化创新驱动作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必须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重要工程、重点任务。一是助力“双减”提质增效。面向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打造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库,提供疫情背景下的常态、非常态教学解决方案,实现作业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布置,构建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的全新方式。二是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引导优质的教师智力资源、数字教学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从教育“高地”向“洼地”精准、高效、可持续地流动,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强化治理能力,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治理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有效解决系统割裂、数据孤岛、体验不佳等问题。要服务民生热点,聚焦学位预测、招生入学、家校协同、督导评价、体质健康、财政绩效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信息资源整合和需求精准预测,促进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监管精准化。要强化合规应用,加快构建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与师生隐私保护,形成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安全格局。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作者:唐亮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2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