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会。本研究专注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双减”政策 背景下有效地开展主题阅读,以增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多篇文章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还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思考,这在资源较为匮乏的农村地区尤为关键。
一、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特性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通过整合多篇同一主题的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该模式覆盖了课前预习、课中概括、课后反思及与主题相关的写作活动等多个教学环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独立及小组学习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主题情感的认知。因此,教师应整合多样的文章和教学模块,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持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难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主导着课堂的内容和进程。课堂人数众多时,教学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讲授,特别是围绕教科书中的指定文章,进行详细解读并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情节和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习体验单调,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为应对“双减”政策,采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并优化教学成效。
(二)学生自主阅读环境受限,阅读条件有待改善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主阅读的环境受限,阅读条件匮乏,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这种局限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应更多地采用单元主 题阅读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农村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负责评价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改善建议。学生的阅读热情往往受到评价结果的影响,传统评价方法通常依赖于测试,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阅读表现。对于那些阅读广泛且课堂表现活跃的学生,如果他们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单靠分数进行评价可能会削弱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时,应将课堂表现与考试成绩综合考虑,更全面地激励学生提升阅读兴趣。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明确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双减”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农村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方法更强调实际阅读资源的融合使用。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资源,要求教师在单元阅读中深入发掘高质量文章。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以确保单元主题阅读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课程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童话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深刻的生活哲理。这一单元,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和明确教学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揭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梦想的重要性和保持希望的必要性。这种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在生活的低谷期,心中的希望如何成为支撑人前行的力量。《那一定会很好》通过展示乐观态度如何转变困境,教给学生如何用正面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积极心态的讨论,并探讨将这种态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方法。《在牛肚子里旅行》 则是一次充满创意的奇幻之旅,突出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意写作和艺术绘制活动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他们自己的奇幻冒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一块奶酪》 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展示了智慧在解决困难中的作用。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面对挑战时如何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强调灵活思考和运用策略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采用的策略包括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故事的理解;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心理和故事情节;创意写作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也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将故事内容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习、科学探究等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策略,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拥有既富有成效又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环境,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
在阅读课中,教师先对单元主题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融合所学知识。教师还鼓励学生扩展阅读,以增强单元的整体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单元内容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非常关键。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古诗三首》(包括《元日》《清 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对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和建筑的介绍,如《纸的发明》和《赵州桥》,再到对艺术作品的介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一单元不仅提供了文学、科技和艺术的跨学科学习机会,还为教师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环境和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这些主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 《元日》时,可以讲解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以及诗歌在节日中的重要性;在讲解《清明》时,可以让学生探索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习俗,如扫墓和春游;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提供了探讨亲情和友情的机会,通过故事讲述历史上的重要节日——重阳节。对于《纸的发明》和《赵州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建模活动,如尝试使用古代方法自制纸张或构建小型桥梁模型,这样的实践型学习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中国技术的先进性,还能够提高他们对工程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画作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甚至可以组织一次模拟画展,让学生扮演艺术评论家,分析和讨论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意义。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了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鼓励探索和讨论的学习空间。例如,设立一个“探索角”,放置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书籍、复制品、艺术材料等资源,鼓励学生在阅读和课堂学习之外自行探索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如在线博物馆展览或虚拟图书馆,让学生在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访问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通过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深度,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能在享受学习的乐趣中实现教育的深层次目标,从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推动阅读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既是评价标准也是调整的依据。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和成绩提升。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也需更加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表现,并将这些评价与成绩相结合,以增强阅读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应逐渐培养学生的目标感,把 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并利用阅读获得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课程包含《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以及《池 子与河流》,这些故事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教给学生生活智慧。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简洁而深刻,还为教师提供了优秀的平台来推动阅读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并完善评价体系。《守株待兔》通过讲述一个农夫依赖偶然得来的兔子而放弃耕作的荒唐行为,向学生传授通过努力和持续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性。《陶罐和铁罐》讲述的是脆弱陶罐与坚硬铁罐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保护自己同时与他人和谐相处。《鹿角和鹿腿》通过鹿因骄傲自己的鹿角而忽略更实用的腿部能力,讲述了实用性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池子与河流》则通过比较池塘的静止与河流的流动,启发学生思考变革与发展的必要性。为了推动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采用形成性互评,如观察记录、学生日志和自我反思报告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讨论活跃性及理解程度;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提供相互反馈,提升批判性思维;项目式学习,如制作故事板、剧本演绎或主题画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故事的理解;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培养自我管理和反思能力;以及跨学科评价,结合道德教育、社会学等学科,进行综合性评价。这些策略不仅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素质,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是“双减”政策下提升教学质 量、实现教育深层次目标的关键措施。
(四)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拓展活动,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主题单元阅读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参与针对性的阅读,旨在提升他们对类似文本的阅读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应深化和丰富单元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课程包括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三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还围绕学习和求知的主题展开,非常适用于拓展活动以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绘课外教学活动,展示了不同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户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体验与课堂不同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深化对环境与学习效果关系的理解。《花的学校》描述了花朵在春天接受自然的教育,这可以激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比如种植植物并记录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学习过程,增强对科学的兴趣。《不懂就要问》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在这篇故事的教学中,可以设立“好奇问答箱”, 鼓励学生将学习中的疑问写下来并进行集体讨论,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这个活动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同伴和教师的帮助找到答案。此外,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可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情感。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深刻吸收故事的教育意义。角色扮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同理心,还增强了他们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这些拓展活动不仅提升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还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在“双减”政策背景 下,农村小学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重要,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深层次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互动讨 论和创造性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深度。这样的教学活动不 仅使课堂生动活泼,也构建了一个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实践的详细分析,本研究提出了若干策略以应对“双减”政策所带来的教育挑战,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技能。成功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协作与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学习中发现乐趣,获得知识与灵感。这将有效促进农村教育的活力,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作者:盛之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荷花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