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学习于漪思想有感

  • 2024-07-18 15:54:02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常 杰

最近,笔者拜读了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撰写的《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一文,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曾经就读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的师范生,于漪老师文中提到的那些故事我都亲身经历过。那时,于漪老师担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的校长。在她的带领下,每学期每个班级都会停课一周,参与学校的各项劳动:在校园清扫大道,在花坛种植鲜花,在厨房洗菜帮厨,我们这些曾经的“娇娃娃”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学校的面貌,让流大汗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幸福。可以说,这一举措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大胆且领风气之先的教育改革。作为创始者,于漪老师当时提出了“两代师表一起抓”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师范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所以,既要让在校的老师率先垂范,也要对未来的准教师们严格要求。

她对劳动教育的敏锐思考可以说是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的师范生,让我们在劳动中拥有了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今,当曾经的准教师们已经站稳了三尺讲台,甚至走上了管理岗位,在思考如何从学校角度出发有效推进劳动教育时,于漪老师对劳动教育的这些至理名言依然是我们学习的不二宝典。

首先,解决理念问题

于漪老师说过,从事教育的人,秉承正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因为认识上模糊就会导致实践中的盲目。的确,教育要回归育人的初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理念问题。面对当下社会中频繁出现的诸如“家中设备齐全,不用孩子劳动”等对劳动的流俗观念,即便遮蔽了普通人的视线,但从事教育的人头脑一定要清楚,我们的“立足点”不能只在地上,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劳动创造一切,劳动不分贵贱,劳动最崇高、最光荣!这也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本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于漪老师也为我们找到了几条途径。

1. 学校要重视学校要立足劳动教育所处的时代特点,结合学校特色,从顶层上对劳动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并持之以恒地予以实施和推进。只有学校重视了,捋顺了思路,且注重时间经历的积累,劳动教育才能彰显成效。

2.教师要守责培养劳动习惯、涵养劳动精神,教师要担起育人的责任。现在的孩子在一个相对优渥的环境中成长,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例如,孩子们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不懂得“粒粒皆辛苦”,这不能怪孩子。身为老师的我们要看到问题,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想到解决的办法。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除了理论上的培训指导,让教师认同劳动教育的理念,我们也应该发动教师主动上阵,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校园除草、校园清扫等劳动,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榜样。教师还要提升“五育融合”的能力,明白德智体美劳是可以串联的,是可以深度融合的。当然,这非常考验老师,所以身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就很有必要组织教师去梳理教材中的劳动内容,注重教学中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的互补与渗透,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3.孩子要信服“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但教育工作者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如何把‘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深植到今天的青少年心中,让他们沿袭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美德和传统,在长大后能继续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很赞同于漪老师的上述观点,因为只有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真正让劳动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开花结果。为此,我们把爸爸妈妈请进课堂,让孩子们聆听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懂得平凡亦有光;我们开发职业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开一家餐馆”“办一张报纸”“小医师一日体验”等活动中认识不同的职业;我们开设财经素养课程,通过《大家都是劳动者》《劳动需要诚实》《工作是件“大事情”》等教学内容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用财,取之有度;君子散财,散之有爱”的理念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逐步向往劳动、热爱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其次,重视习惯养成

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的学习中,我逐步养成了很多劳动习惯,形成了很多规则意识。那时,我们宿舍里的热水瓶摆放是一条线,衣服晾晒也是一条线,窗户玻璃亮到几乎看不到玻璃……一开始,对于漪老师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们并不情愿,甚至觉得苛刻,但后来逐步养成了习惯,更培养了自己万事严谨、自立自强的精神。这也验证了于漪老师所说的“只要让学生拥有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建立依靠双手奋斗的精神,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也都不怕了,跌倒了也能站起来”。所以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中,我们也非常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训练。

1.让学生学会做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细化,分别落实于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课中,让学生受到系统的劳动锻炼。从剪刀、砂纸、扫帚、拖把等劳动工具的使用,到叠衣、叠被、书包整理等收纳习惯的养成,再到洗碗、洗衣、排列桌椅等清洁方法的习得……事无巨细,手把手指导。我们发动学生、教师、家长一同设计制作微课程,通过每周五中午的午会课进行播放,开展集中训练与比赛,《系鞋带比赛》《学会整理跳绳》《我的书桌我来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孩子们在完成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好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让学生智慧做劳动教育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劳动,更要为他们开设广阔的劳动实践平台,锻炼其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就像于漪老师说的,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培养人是集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过程。学校从优化劳动实践项目入手,一方面开设大量的劳动小岗位,让学生认领,在岗位劳动中增进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社团,让孩子们通过各类创新项目去发现劳动中的问题,并尝试通过创意去解决。孩子们在“才宝农场”社团中比较水培、土培的优缺点,尝试鱼苗共生的系统设计;在“小木匠”社团中学习传统榫卯工艺,思考木制建筑的牢固……我们还设计了《才宝假日》手册,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设计有趣的劳动综合实践项目。例如,“财宝小当家”活动,让学生用100元的预算为家人烹制一道最特别的年菜,做一个懂感恩、爱劳动、有财商的小“财宝”孩子们积极投入,有的第一次通过调查了解家人的口味,有的第一次尝试在买菜时“讨价还价”,有的第一次学着登录多个购物网站进行货比三家,有的第一次跟着父母学习切菜烹饪……当一道道精美的年菜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时,劳动带来的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充盈着孩子们的内心。又如二年级的“会变多的压岁钱”主题活动,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了三个项目,即“小财宝画大红包”——红包设计,“会变多的压岁钱”——压岁钱的分配和使用,“红包灯笼变变变”——用废旧红包做灯笼,孩子们在系列活动中动手动脑,学理明理,发挥创意,真正实现了劳动创造财富、涵养财商、催生财智。

最后,获取各方支持

劳动教育绝对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事情。我牢记于漪老师“教育要做好育人,一定要把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把社会教育的能量发挥起来,大家促成合理,才能够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的观点,在劳动教育中,主动出击,做好家、校、社的横向贯通。

1.加强宣传力度。为了不断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渠道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宣传,将“家庭是劳动教育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以及正确的成才观逐步渗入家长的育儿观中。

2. 设计互动活动。为了引领家长逐步改变劳动教育监督者的身份,主动转化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学校在劳动教育整体设计中都加入了家庭劳动的内容。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劳动计划表,从自我管理和家庭服务两方面引领孩子主动参与劳动;家长参与劳动数字资源的录制,从职业特点、劳动技能养成、非遗项目推广、创意劳动等多方面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家长走进教室,与教师共同设计劳动课程并担任讲师,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家长参与学校的特色集市、劳动技能大比拼等主体活动,与孩子一同实践,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学校还开发了《家庭劳动实践》手册,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劳动实践的项目,如在假期一同根据家人口味定制夏日家庭特饮,一同进行家庭蔬果种植,撰写种植日记……

3.盘活各方资源学校与新江湾城街道、上海财经大学财大商学博物馆、图书馆、国交院、信管院等院校或部门进行合作,为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寻求各方资源。我们建设劳动主体资源库,引入大学生资源,打造“大学生哥哥姐姐与小学生弟弟妹妹的联谊”的品牌,让高校机器人、国服设计等社团的大学生走进学校,辅导弟弟妹妹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劳动。我们将高校资源引入学校,开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5月18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附小微展馆在我校正式揭牌,孩子们成立了志愿者讲解队,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组织的培训中学习布展和讲解,感受劳动的快乐。

面对劳动教育,于漪老师用近70载的教学与管理经验,给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也将继续秉承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将自己的劳动幸福延续下去,通过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创新劳动的形式,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作者: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