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

  • 2024-03-11 10:17:29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罗文娟 苑忠国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生面对着多元思潮影响,如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生态,已经成为高中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个角度讨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路径,认为教师思政水平、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总结等对思想政治课建设都有直接影响。这也意味着提高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水平,才能构建良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系,为高中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提供根本保障。

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和小学、初中不同,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情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环境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因此,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形成科学完整的“四观”。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就是为此而服务的,该项工作能够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将高中思想政治有关的概念、理论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品质和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基本原则

核心原则 首先,一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并没有得到教学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其地位远远不如数理化等主要学科,如此便造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落后,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课融入高中课程体系的核心当中,这是确保课程思政核心位置、提升思政课地位的根本前提。其次,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任务,要将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

融合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的教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彼此融合,这是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所决定的。因此,思政课的建设过程必须要形成融合意识 :需要将其他学科融合进来,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氛围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来,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 ;要将职业观念、心理健康、创新意识等思想融合进来,保证学生的多元发展;要将社会时政新闻、热点新闻融合进来,从而做到案例教学。

系统原则 高中思政课贯穿高中阶段,所以需要对思政课进行科学设计,这样才能符合知识学习的规律和思想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一蹴而就。换言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必须要系统化,要由易到难,形成缜密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思政知识结构,既能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将概念、理论等转化为自身能力。以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为例,教材安排的知识顺序和构成是“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社会主义以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非常缜密的知识体系。

数字原则 在信息时代,人们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对接社会发展现状,将数字化教学融合进来。首先,要积极地建立思想政治数字校本教材,目的是将本地思政元素、思政资源融入其中,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同时,借助数字校本教材也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社会领域代表、教育专家等集合起来,共同围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想碰撞,不断推陈出新,保证思想政治课建设动态化、科学化。其次,要在思政课程中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将有利于高中思政课打破时空限制,让高中思政课可以走向课下、走进社会,利于实理结合,确保学生将思政概念和理论内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路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建设必须要抓住教师、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总结六大关键点,综合权衡,认真设计,保证六个维度紧密咬合,共同组成良好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彼此推动的思想政治课发展机制。如此,让高中生在思政课以及其他学科学习当中,都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师资建设水平 首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教师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将包含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道德、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的思政素材融合进来,要保证各个学科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中阶段必须要认真分析课程思政,积极地打好提前量,培养广大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构建出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 其次,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其他学科教师都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教育能力。“立德”指的是教师自身要有德行,要善于以身作则,担当学生学习的模范 ;教师需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品德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品德意识树立起来。只有如此“立德”,才能保证“树人”这一目标得以达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学科,意识形态教育属性十分强烈,其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众多、理论深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理论,并且将它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抓住教师师资建设这一环节,积极投入更多精力。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思政教师,同时鉴于课程思政建设之需要,培养各学科教师的思想教育意识,确保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管齐下。最后,要形成系统的培训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高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善于凭借地方及中央的各类学研活动来促进专业思政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交互,一同来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既能让专业思想政治教师成为其他学科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引领者,也能够让专业思政教师广泛接触其他学科教师,借鉴他人的思想政治教学经验,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做好课程体系设计 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个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前者要以统一思想政治教材为核心 ;后者要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核心,有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为了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思政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思政理论的内化,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能力和品质。以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为例,思政教师需要结合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将“何心隐”的有关介绍融入其中。何心隐是明朝人,放弃原本非常具有前途的仕途,转而投身到颜钧门下,积极推广“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以及“会统天下”的观点,他的诸多观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属于空想社会主义,但与空想社会主义如出一辙。通过引入这样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不仅存在于国外,在中国古代同样存在具有这样思想的人。如此可以避免学生总是推崇国外学术的现象,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由此可见,课程体系设计必须要着眼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要以宏观视角来审视,以微观视角来调整,确保思想政治课具有相应的教育作用,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思想抱负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明确思政教学目标 高中思政课建设必须要将教学目标作为重点,否则目标不明会让教师失去参考、失去方向,进而导致思政教育进入形式化怪圈。现阶段思政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主体,情感目标则是上层建筑,三者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关系。一是知识目标。主要是将每一章节知识点(概念、理论)作为重点,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和理论内涵。例如,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学中,学生要理解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救中国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是人民的选择”。之前康有为、孙中山等仁人志士都在想各种办法救中国,然而都失败了。只有将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中国共产党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己任,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目标,很好地凝聚人心,团结了大部分力量。二是能力目标。运用思政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去解决一些矛盾,包括人际关系矛盾、家庭矛盾等 ;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是用哲学观点看待事情,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分辨出伪善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观点等。三是情感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让其建立社会责任感,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高目标。这也说明,思想政治课建设当中,若是将思政教学目标定位于多拿分,那么思想政治课的方向就错了,和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思政课涉及大量的概念、理论,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容易陷入刻板的怪圈。高中生也常常因为思政课过于呆板而不愿听课,对教学内容有抵触情绪。故而,高中思政课要实现“提质增效”必须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创新教学方法属于不二法门。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大纲等,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体验。一是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播放《觉醒年代》中的相关片段,使学生深切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原因。二是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强来、强起来”时,融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全民脱贫、太空站等相关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原因,进而使他们对党形成政治认同。三是讨论教学法。带领学生讨论时政、热点新闻,分析其中的内涵,洞悉其中的关系,由此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再将翻转课堂等融入教学,可以进一步打破课堂时空限制,让思政课堂向生活、向社会当中延伸,保证学生有效理解思政理论,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丰富思政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指的是互联网、自媒体、教材(统一教材与校本教材)、教具、单位等,教学手段越丰富,越利于构建出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一是互联网。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搜集诸多学习资料,利于拓展学习 ;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慕课学习,让名校名师资源得到科学利用。二是自媒体。包括快手、抖音、知乎等自媒体平台,可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可以有效延伸到社会当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了解到如今社会群众在文化需求上的特点,进而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对我国基层社会文化状态形成评价。三是教材。包括统一教材和校本教材,二者要组合应用,如此才能保证教材当中的知识与本地文化等融合起来,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双管齐下提供支持。四是教具。包括投影仪、智慧课堂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有利于师生交互。教师有必要积极学习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让思政课堂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五是单位。指的是高中学校之外的文化单位、社会教育单位等,通过与这类单位合作,努力地提升高中思政课的社会性,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资源保障。

及时完成教学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要重视教学总结工作,因为它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发现自身教学、学生学习二者问题的关键,是保证下一步教学获得科学调整的前提。基于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因素,进而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教学总结环节也要将学生纳入其中,广开言路,让学生说出自身学习感受,这样更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积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善于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于动态了解学生,完善教学方案。总而言之,教学总结、学情分析紧密关联,教师要统筹安排,力争通过信息化管理,保证二者都得以动态完成。

总之,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国家需要思想先进、能力出众、品质高洁的人才,所以高中阶段需要积极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务必要形成科学缜密的思想政治课系统。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抓住师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工具、教学总结等方面,全盘统筹,认真分析,让所有资源得到合理化利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即良好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能力和品质的目标。

【本文系 2023 年度东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145JGYB23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罗文娟 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苑忠国 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