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评三位一体”助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 2023-07-03 10:05:16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卢海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培养、锻炼与发展的有效阵地。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探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获得更高阅读教学效益的方式方法,更积极提倡思辨性阅读教学。这其中,“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质量,推动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及其能力的发展。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是一种蕴含先进教育思想、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及其认知特点的优秀教育模式,有着其突出的意义与价值。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以“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的运用为切入点,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际出发,从概念解释、运用价值以及具体应用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引导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一、相关概念解释

(一)思辨性阅读

阅读是我们运用语言文字从外界获取信息、建构自身认知与理解的过程。

思辨从字面上来看,意为思考、辨析,但具体延伸则是指在接触、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已有的、他人的观点与看法,而是能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推理与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从阅读与思辨两者各自的概念来看,思辨性阅读的概念显而易见,具体是指在阅读中不局限于已经总结、形成的、由他人所赋予的阅读认知,而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看本质般地进行思考、探索,并据此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阅读见解与想法。

(二)“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中,其关键词在于“导” “学”“评”上。其中,“导”是指引导,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具体分为导读、导思、导评、导用;“学”是指学生的学习,包括课上、课后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能问、能思、能品、能用;“评”则是指评价,又细分为评读、评思、评悟、评用。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中,“学”为中心,“导”与“评”都要服务于“学”,目标则是推动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三)“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指依托“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巧妙组织与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且能对其进行恰当运用。

二、“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由教师进行讲解,即教师将已准备好的知识及其内容一一细化之后讲给学生听,学生只需要认真聆听、接受、记忆、记牢即可。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所学的阅读文本,但细致分析来看,学生并没有完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没有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没有与阅读材料及其中的情感、价值进行有效的互动,这都使得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较为浅显。倘若面对其他的阅读文本,学生便不会自主进行阅读,也难以达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预期目的。这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促使学生厘清阅读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和所要宣泄的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的锻炼、进步与发展。而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中的阅读需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学生掌握思辨性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引导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高效的阅读方法,以满足其种种学习与生活中的阅读需求。“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更有助于这一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当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导学案,带领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文本内容的时候;当教师以问题为载体面向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关注文本细节进行深度思考式的阅读的时候;当教师给予学生阅读行为及其效果以恰当评价与反馈,使得学生能意识到自身阅读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应对与改变方法的时候。这都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充盈,其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理解,更是对阅读方法及其技巧的掌握,后者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显然是积极且有益的。

(三)创新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创新着、进步着、发展着。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教育实际,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及其方法。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素养及其能力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便能达到上述教育设想,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朝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向转变,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多新颖的教育思路及其切入点,像“导”“学” “评”等。这赋予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崭新的活力,创新了教学的形式及其手段,引领其朝着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迈步发展。

三、“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尝试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实践:

(一)巧妙预设阅读导学方案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中“导”是极其关键的一环,也是首要的一环,其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导学方案,以此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建立起对所阅读文本的初步认知。具体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巧妙预设阅读导学方案,是学生实现思辨性阅读、建立深度阅读认知及其理解的首要前提,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所在。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阅读文本之前,教师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本单元语文要素等要求,同时,结合本篇阅读文本的实际情况,精心为学生编制了如下导学案:①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③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④请在课文中找出“我”和兄弟姐妹所说的花生的好处的语句,读一读,并将它们画出来。⑤请在课文中找出父亲所说的花生的好处的语句,读一读,并将它们画出来。⑥你从《落花生》这一篇阅读文本中学到了什么?⑦你想成为像花生那样的人吗?为什么?

在这份导学案中,既关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又关注文本细节,引领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融入阅读文本之中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与探究。当然,这份导学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不是一下就提出过难的问题。这份导学案吸引着学生进行思辨式自主阅读。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在这份符合学情的精准导学案的推动下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从中切实有所收获,还能为接下来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聆听重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便充分表明了巧妙预设阅读导学方案对于依托“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高效组织与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二)借助问题驱动学生阅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具体到依托“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高效组织与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之中,同样亦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采用恰当的阅读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深入阅读,促进学生关注阅读细节,深挖阅读文本真正内涵,借此在建立起对所学语文阅读文本思辨性认知及其理解的同时,推动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促进其提高语文阅读的技巧与水平。而在众多方式方法中,依据所教阅读文本的实际情况,巧妙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都是极为有效的一种。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阅读文本时,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集中精神融入阅读学习中来,我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毁灭到了什么程度,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圆明园未被毁灭前的辉煌”。这一问题来源于课文,但又无法从课文上直接找到相应的答案,因此,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与思考。由此,学生得以联系已有的学习及其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解答,这本身就是学生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及其思想情感进行深度互动与沟通的过程。有的学生在一番思考与探究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正是因为圆明园之前很美丽、很壮观,所以在其被毁灭之后,我们才会更痛心、更感到悲愤与遗憾”;有的学生进一步补充“圆明园辉煌时期与被毁灭之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让我们感知到侵略者毁灭圆明园是一种多么无耻的行为”……就这样,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大胆想象、踊跃表述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能领悟作者谋篇布局之后的原因,并据此更好地认知与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这一理解不是由教师直接讲解、强加的,而是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总结、归纳得来的,其印象会更加深刻,也会对日后的语文思辨式阅读形成积极的指导意义,引领学生阅读时不能仅仅只看表面,更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两者综合作用,共同推动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及其能力的有效提升与发展。“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助力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可行价值及其作用也由此得以充分体现。

(三)给予学生阅读积极评价

“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中,“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依托“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评”这一环节,注意做到“评读”“评思”“评悟”“评用”。这样有效的评、科学的评,才能切实让评价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踏实阅读、收获语文阅读认知,锻炼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将相和》这一篇阅读文本教学的导学环节,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已经初步扫清了本篇阅读文本中遇到的字词障碍,这是学生阅读素养及其能力得以提升的一种体现,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之中的有益反应。对此,我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中也要认真克服字词基础障碍,能更流畅自如地进行阅读。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也会根据教学计划面向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蔺相如是真的害怕廉颇吗?如果不怕,那他为什么要避着不见廉颇?”“很多人对廉颇的印象不太好,认为他嫉妒蔺相如,那廉颇身上有其他优点吗?用自己的语言尝试着说一说。”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不要急于思考,而是要在认真阅读、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我会给予他们恰当的反馈,如当学生阐述得有条理、逻辑清晰时,我会表扬、会肯定;当学生思考得不够全面时,我也不会直接批评,而是耐心地鼓励他们再认真思考,给出更好的回答。

当然,评价并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的几句点评语,还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与外延,它还包括从作业布置或考试改革等更细致的细节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评价。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阅读文本之后,我会依据实际学情为学生布置作业。比如鼓励学生将阅读文本创编成情景剧,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阅读所学认知及其理解进行考查的一个过程。在积极完成这一创新作业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阅读学习的合理评价也能有效落到实处。可以说,对学生给予的恰当评价,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融入《将相和》这一文本的学习中,在助推学生有效融入、实现良好思辨式阅读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对其持久的语文阅读热情的激发与维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结束语

依托“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高效组织与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大量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与科学性。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反思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从实际出发,从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成长实际需求出发,巧妙对“导·学·评三位一体”模式进行合理利用,以引导学生实现思辨性阅读目标,理解阅读文本中的情感,更能由此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常规课题“导学评‘三位一体’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教学新样式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2X21-417)研究成果】

作者:卢海蓉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