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

  • 2023-08-14 10:20:50
  • 来源:《教育》杂志社
  • 作者:付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深入阐明了新形势下保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中华民族辉煌的蓝图提供了具体指导,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指南。这份报告是实践的结晶,是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人提出了殷切期待,并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走向。高等院校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要求、对青年学生的期待,并将其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更好地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培养青年当作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它不仅传承了人们在自然科学研究、思想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而且深入阐明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这是一个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

随着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不断深入,基础理论武装也需要跟上脚步。当代青年应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建设灌注新的活力。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个人价值理念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应该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来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坚强的信念,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能力,努力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核心力量。同时,高校还要提高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三进”理念走进大学生课堂、课本和大脑,以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政治判断力,使其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青年大学生教育工作,2018年5月2日,他在北大全体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是青年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要扎实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努力培育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支撑。高等学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人是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人,塑造人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是大学时期。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科学的价值理念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表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吸取世界文明的有利成就,彰显时代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参考,是促进青少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指南。高等学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实践和整

个教育过程。

“三全育人”体系推动学生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发布了系列主要讲话,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为高等学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三全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可以有助于高等教育毕业生确立高远的理想,养成优秀的品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育他们的责任心,并且能够有效地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作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三全育人”是一个繁杂的工程,要完成“三全育人”,必须从多个层面加以努力:

第一,坚持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材建设工作,注重课堂教学,利用各种课堂和资源,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起教育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建立一个全面、综合、多元的教育体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应当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组建一批专业的课堂教学队伍,开发“金课”等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理论课堂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我们必须保持政治理性与科学理性的整体统一。此外,我们还要保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整体统一,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足点、观念、方式,又要从批判的视角去审视和探索,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行为,坚定地审视和反驳不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同时,应该坚持多元化教学,在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鼓励思想政治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第二,要深化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实效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高校应该重视对党的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发展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将历史与红色基因教学有机结合。要发挥高校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能,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初心使命为动力,以党的光荣旗帜为指引,以党的优良作风为楷模,让他们把自身的理想融于祖国和人民生活,努力完成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高校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办学思想,努力培育和塑造富有创业精神、能力和创新的人才,加强“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落实,发挥教师代表大会在民主管理中的功能,积极探索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第三,要充分发挥党建和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高等学校身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地方,必须坚持不懈提高党的建设。为此,高等学校应当形成一套完善的党建管理工作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管理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坚实发展,并实现教师党组织与领导干部的结对关系,以加强教师党组织的政策作用和组织力量。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营造文化风貌,使高校校园环境变成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的环境,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争创创新时代。高校要加强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引导优秀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乡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活动,从而锤炼他们的意志、磨砺他们的性格。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立足于现实,总结发展成果和规划,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引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报告指出实施兴国强军战略,强化人才现代化建设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以高教为优先发展的策略,为我国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有力的指导,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打下了牢固的基石。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重大期望和现实要求,并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同时也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落实和发展。

作者:付磊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