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重复又形式单一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枯燥又乏味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就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降低。“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关键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指导反馈。这也对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遵循“双减”政策做好作业设计的优化。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发展的特点进行设计。2022 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其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也就是要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让数学和生活更贴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强的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愿意主动完成。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为学生布置可操作性的实践类作业,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所教授的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作业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欢乐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业,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算盘”一课时,我会借助手里的大算盘带着学生认识它的结构,了解算法。随后指定学生上前拨动上珠和下珠,其他学生抢答表示的数。课下,学生会积极借用算盘与同学间进行游戏,数学学习的氛围瞬间变得很浓厚。
设置分层性作业 小学生尤其是处于低年级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及智力水平等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吃得好”。教师可以按照知识内容的难度设计设计由低到高的题目。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以及拓展题等多种形式的分层作业。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布置实践性作业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走出去”,从生活中找寻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布置可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实践性活动。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一课时,我借助硬币、花生等让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借助矿泉水、水果等让学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后,建立 1 克与 1 千克的概念。课下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根据所感受的 1 克与 1 千克的质量,找寻家中的 1 克与 1 千克的物品,并寻找家中标有“克”“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他们的质量。布置实践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双减”教育背景下,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需要教师高度重视作业环节的设计和布置,能够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完成作业,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小学生。
作者:李梦晴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