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终身必修课

  • 2023-02-27 09:57:57

谈到教师发展的话题,我们常常比较关注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然而我们发现,包括专业素养培育在内的教育者终身修行与成事追求是教师发展的本分和动力源。当下,在立德树人、高质量完成育人任务的要求下,每一位教育者如何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召学生、用仁爱之心滋润学生、以强国兴邦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都指向教育者的自我终身修行与成事追求。纵观我们的一生,一方面都在追求做成事、成大事、持续成大事,另一方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修炼自己、管理自己的言行。具体来说,我们日常主要就是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身体、管好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工作及家庭生活,总结而言,那就是:在成事中修行,在修行中成事,两者相依相伴。因此,修行与成事必将成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终身必修课。

首先,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既有动物的本能特征,又有对自身物质、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因此,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成为与人类相伴随的社会活动。我们作为人类知识传承的教育者,理所当然有义务、有责任教好书育好人,并且能与教育团队一起合作共事、成事。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堂,运用新技术,探索推进育人改革新举措,完善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思路。其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寻求从不平衡再到新的生态平衡,也是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规律。在与病毒的战斗中,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我们需要依靠医学进步和科学创新,找到针对病毒的良方和解药。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的是提升人类自身的卫生习惯、健康意识、环保意识,提升公共卫生健康的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的新生态平衡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每一位教育者。再次,中国的教育者还必须教育引导我们的后代包容、理解、汲取世界不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同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事与修行这两件事如何评判?有没有检验成事与修行的标准呢?我个人认为,教育者的修行不外乎“为师”“为将”与“为相”三层境界的追求。

先说说“为师”。我们对某一方面有知识或某行业有技能专长的人常常称之为“师”,如教师、医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拿教育领域来说,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国家的重点培养,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教育本领的人,被称为教师。在教育行业中,有数以万计的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不断深耕细作,面对教育的难题迎难而上,自然也提高了自身的“为师”的专业水准,引领某一学科发展或带领某一团队在教育改革中“攻营拔寨”,成为某个学科的专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这样的教师即从“为师”升格到“为将”。一堂堂公开课的示范教学、一个个教育研究课题的结项、一代代青年教师的受益成长,这批“为将”者可以说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功勋卓著,“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即为典范。

那么如何“为相”呢?“相”这一官职是古代辅佐君王治国理政的左膀右臂。以教育来说,“为师”“为将”的优秀专家型教师能否跨越成为教育中的“相”才,担当起学校教育教学专业指导与行政治理的角色,这又是一个进阶。从谋一域(一学科)到谋全局(一学校),从微观地谋一校教育到宏观地学习把握国内外先进教育的潮流和发展方向,从谋几个人的团队成长到谋所有教职员工的发展,从抚今追昔到展望教育的明天,都是实实在在的巨大挑战。同时当下教育改革中各种人事纠葛、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无不考验着“为相”者的智慧、考验“为相”者的情商、考验“为相”者的战略格局。这就要求“为相”者除了要具有大智慧,还要有一颗“大心脏”,拿得起放得下,面对复杂的教育改革想赢也不怕输,练就“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心性胆量,这是第三境界的修行。因此,无论是主政一方教育的“为相”者,还是引领研究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为将”者,抑或是每一位教书育人的“为师”者,修行是深耕教育每一堂课,每周的升旗仪式,每一天的日常。“为师”“为将”与“为相”三层境界就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者的终身修行。

什么是成事的标准呢?史书《左传》中曾记载,“立德”“立功”和“立言”是成就事业的“三不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树立德行、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

其中“立德”为首要。人人遵守社会公德,争当合格公民,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有序、和谐,可见守公德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是严私德、守公德还是明大德,德的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靠教育与教育人长期艰苦的引领与培育。因此,教育者自身尤为关键,只有教育者严于律己,才能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教育者守正社会公德,才能给学生定规则定规范;也只有教育者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理,才能教育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传承和发扬以德服人,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是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汲新中百余年办学育人实践智慧凝练出的新中校训“树德修能”,不仅为新中学子成长成人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新中教职员工干事业求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在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答卷中,优秀的师德师风师爱是新中教职工一辈子的追求。

“立功”即创立千秋伟业并取得骄人的功绩,也就是建功立业。从今天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时机判断,恰逢教育人大显身手建功教育事业的好时代。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并指出,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总书记给教育人问诊把脉,为教育人在新时代建什么样的功、立什么样的业,开出了处方。但教育之功又与其他事业有所不同,因为今天的教育,培养的是明天的人才,成就的是后天的事业。因此,教育之功具有渐近性与长期性,来不得半点的急功近利,只能依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知识逻辑规律办教育,始终抱有严谨的教风,始终秉持千方百计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教育情怀,始终牢记培养数以万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信念使命,这就是教育人应立的教育事业千秋大功。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家段力佩创设的育才“茶馆式”教改经验推动了上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至今引领着静安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因此教育者的“立言”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最终能成事。但如何立引领办学育人发展之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者至少要跨越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今天常讲的教学和实践,如文献查阅、做项目、搞问卷调研、承担课题攻关任务等,这是“立言”的基础工程。第二阶梯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读过的书掰碎了,消化吸收,把走过的路复盘一下,有些是重复和相似的,需要精减与筛选,有些还有疏漏与疑惑,必须重新学习探究。知行合一,学习和实践融会贯通,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营养和能力,这是“立言”的关键期。第三阶梯是独辟蹊径,成一家言。一本专著、一场报告、一篇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促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立言”是教育者的反思和总结,凸显教育者对于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的再认识与提升,因而“立言”是教育者成大事的必修功课。

立德,严私德、守公德是教育者的本分,立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大德,是教育人的不朽之德;立功从做教育教学的日常开始,在追求教育改革事业发展中,立成就有志有为青年学子的经世之功;著启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之书,立引领指导教育改革科学发展之言,是我们的终身追求,也是教育者一生最为重要的功课。

人世间没有不朽的人,只有不朽的人生。成事是教育者一辈子的追求,修行是一生的教育日常。

在繁复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坚持不懈地修行和成事,方能成就我们不朽的教育人生。

2022年10月

作者:刘爱国 

作者单位: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