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非常有限。课后服务的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推进“双减”持续走深、走实,优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成为必然。
一、“双减”政策与课后服务
(一)“双减”政策
近年来,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校外培训热度不减,超前超标培训问题突出,培训乱象屡禁不止,社会反响强烈。基于此,2021 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具体来讲,“双减”政策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校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组织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在校外大力整顿不规范的学科培训机构,根除校外培训机构的高度市场化问题。“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拉开了序幕。
(二)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顾名思义是在课后或者放学之后所开展的一项教育实践服务活动。课后服务活动与“双减”政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课后服务活动是“双减”政策下的产物,组织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在课后时间提供教学相关服务工作。具体来讲,课后服务就是在学校正常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兴趣特长等多方面的服务活动的统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不积极等问题。通过开展数学课后服务,发挥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等多方面的优势去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促进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的价值
课后服务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双减”政策的配套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当前中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给学生减轻了不少学习负担,还给学生家长带来了不少便利。
(一)为学生、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由于小学阶段的放学时间通常都是在下午五点之前,这一时间段,很多学生家长都还没有下班,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去学校接孩子们,于是家长不得不将孩子交给校外辅导机构进行托管,或者给孩子报一些课外培训班,这无形中给学生家长增添了不少的负担。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这样不仅减轻了孩子的作业负担,也为学生家长解决了孩子接送难的后顾之忧。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学生公认的较为抽象难懂的学科。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去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但却给那些无法有效掌握这些知识的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而数学课后服务的开展更多是以解决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为主。在开展课后服务过程中,教育部明确规定,课后服务不能够讲授新课,要以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解决学习问题为主。具体而言,在数学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开展数学趣味活动,或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的现状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各地各校积极组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数学课后服务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 2021 年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数学课后服务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学生和家长也受益良多。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缺乏差异性
课后服务工作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而数学课后服务则不同,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作业问题,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后服务时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然而,在现实的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中,很多教师仍旧采用课堂教学中那种统一的教学手法,缺乏差异化的培养措施。
(二)并未秉持家长、学生自愿原则
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学生和家长自愿为基础的。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并未遵循这一原则,而是统一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这样一来,很多课后服务工作都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导致课后服务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与“双减”政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相背离。
(三)课后服务效果不明显
虽然开展课后服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在开展过程中,有的教师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认知不全面。教师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帮助家长看管学生,方便他们在下班之后接送学生。而学生则认为,课后服务占用了他们的个人玩耍时间,很多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是迫于家长要求,并非自身意愿。师生的这些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在课后服务过程中都不够投入,教师敷衍了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数学课后服务工作效果不佳。
(四)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缺失
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巩固提升课堂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特长。例如,有些学生从小就擅长奥数,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再如,有些学生对空间几何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后服务工作中就可以重点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并尽可能培养成他们的特长。但是,在数学课后服务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采用统一的课后服务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兴趣、特长培养措施缺失。
四、“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后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近两年来的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点策略:
(一)优化课后服务环境
每个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但是他们也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部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样,课后服务的环境会对课后服务的效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优化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完善课后服务环境,通过优化课后服务环境来推动课后服务活动,促使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更加高效优质地开展。具体而言,在优化课后服务环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名人名言或者生活轶事,通过这些著名学者的事迹去感染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再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定期写一些趣味性或者探究性的数学问题,通过黑板报的形式去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课后服务空闲时间,利用零碎时间去思考这些创新性的数学问题,促进他们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先从优化课后服务工作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推动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
(二)提升教师课后服务能力
1.教师应该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后服务工作并不属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也不属于教师考核范围,因此,有些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要意识到课后服务工作并不是额外工作,而是国家从全局出发,为家长、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所实施的一项利民工程。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参与课后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能让师生深入了解,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学课后服务的价值和意义,才会树立起主动服务意识,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后服务工作中。
2.强化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人们在组织开展任何事情或者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以能力为保障,如果没有能力作为基础和前提,那么很多事情就无法顺利开展。同样的道理,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过程中也是如此。可以说,数学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试想,如果一个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那么他们所组织开展的课后服务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反之,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那么他们所组织开展的数学课后服务的质量就会较高。因此,在优化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时,教师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在“双减”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重点。例如,可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知识有奖竞猜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后服务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更加高质量地开展。
(四)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虽然学生和教师是参与课后服务的主要参与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置身事外。“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课后服务,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因此,在优化初中数学课后服务时,应强化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配合。具体而言,在强化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班级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去宣传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让家长对学生在数学课后服务过程中的真实表现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让家长做好监督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和家长交流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会对学生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方便教师在以后的课后服务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依前所述,由于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感到非常困难,导致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这也对“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课后服务工作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课后服务工作中仍旧以讲解新知识为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多样化需求缺乏必要的关注,这就导致当前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课后服务工作起步不久,还未纳入政府层面的常规化监督评估体系,缺乏完备的质量监测标准,课后服务工作效果的评价标准不一等,制约着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提升其课后服务质量意识。学校可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晋升体系。
作者:焦美霞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