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每一个教师将自己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创造性地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减”背景下,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新方法、新策略。我针对自己所教的劳动学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了一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方法。
生本教育,促发展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立足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落实。
一是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发现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多留一些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尽情体验。我在“装饰链”一课教学中,让学生自愿结组,为他们提供很多可视可感的成品,给他们创设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及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尽可能地挖掘大脑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蜂拥而出,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改变折或剪的方法,制作出了很多新颖漂亮的装饰品。在这节课上,创新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他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二是互帮互助,让学生成为团结的合作者。学生之间个别差异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同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又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他们在共同的合作中,同进步、共提高。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四人一组,为他们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提供方便,使学生在与别人作品的比较中,进行检验、修改和完善。还鼓励优秀学生去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操作,这样不仅解决了部分学生在操作中的困难,减少了教师逐个指导的时间,还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有效引导,促成效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挥班级学生的特长,相互取长补短,各抒己见,逐步训练,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师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做一个有效的指导者,没有教师有效的指导,就没有学生有效的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
一是技巧点拨,为学生指引最佳学习方法。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在劳动课中,如能为学生指引最佳的学习方法,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教学内容就会化难为易。在四年级“折贺卡”一课教学中,画图的方法是难点,如果让学生用尺子量量画画,恐怕一节课也难把图画好,于是,我引导学生选择了长方形纸板做工具,这种方法使学生规范、快捷地画出了制作图,掌握了制作技巧。
二是引导观察,使学生准确捕捉所需信息。观察是一切知识获得的起点,也是形成记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起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观察,使学生准确及时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在“包装盒”一课教学中,我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可视可感的实物教具,来引导学生观察由包装盒到平面展开图,再由平面展开图到包装盒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在这样的反复观察中,发现包装盒平面设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依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尝试为各种不同大小的物品设计长方体包装盒。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轻松地领悟了包装盒平面设计的规律,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意识,并有效地参与了动手实践。
总之,“双减”工作要求我们强化育人主阵地作用。“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挖掘,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调控,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赵艳丽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南邵学校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