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减负,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 2022-11-28 15:01:32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分析、讲解文本,将知识事无巨细地灌输给学生,课后再辅以题海战术巩固。学生学得很累,学习效果却不如预期。当前,“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尝试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视教学目标,依据目标组织教学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发挥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还要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提升,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例如,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课文篇幅较长,内容理解有难度。纵观四篇课文,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来说,显然需要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说,需要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并能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要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自由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认同感。明确了教学目标,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设计中的每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为语文课做“减法”,从而建构重点突出、精讲精练的高效课堂。

关注文本的内在关联,开展融合教学

组织教学要体现整体思维 组织教学要避免碎片化,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文本,关注文本内在的关联,体现整体思维。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应将课文视作一个整体组织教学,以问题链为学生铺设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草船借箭》中有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些人物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他们的表现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尤其是最后一问的思维容量很大,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结论性的观点,再联系文章内容去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思考路径无疑能锻炼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组织教学要体现单元意识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为例,在学习单元第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炼阅读古典名著的策略。在后续三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则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实践,由扶到放,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阅读能力。不仅如此,学习“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单篇课文的阅读过渡到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将课文学习中习得的阅读策略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实现自主阅读。最后,在习作栏目,教师再结合教材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

创设阅读和学习情境,从理解走向实践

创设阅读情境 知识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存在,创设阅读情境,即通过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在探究“诸葛亮为何明知周瑜故意刁难他,却仍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一问题时,仅凭课文提供的信息很难得出结论。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孙权刘备结成联盟,诸葛亮是去协助孙权一起击败曹操的”相关材料,再让学生分析诸葛亮这一人物,从而体会诸葛亮不与周瑜计较是顾全大局的表现。

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即将学生放到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进入氛围,获得真切的体验。正如五下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栏目,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小组合作一起讨论表演课本剧。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讨论 :选哪篇课文?角色怎么分配?怎么演好故事中的每个角色?这既要求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还要互相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讨论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逃不开的命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运用教材资源,开展融合教学,为学生创设阅读和学习情境,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学生的成长而教。

作者: 阮玲薇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邬桥学校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