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多元文化之间的冲击碰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传承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当中,外来文化侵袭导致红色文化传承深受影响,也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造成阻碍。所以,加强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很有必要。
一、红色文化与农村中学德育的适配性
结合实践不难发现,红色文化与中学德育有着极高的适配性,是开展德育的宝贵教材。从本质上看,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德育内涵高度契合,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与教育的内在要求相统一。在实践中,中学德育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强调集体主义、爱国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而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能够为实现德育目标提供保障。红色文化价值取向的适配性体现在集体主义和价值追求上,前者是红色文化的价值准则,也是中学德育的社会主义要求;而后者则是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更是中学德育的最终目标。
二、红色文化开发运用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先进文化类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爱党情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具有多元功能,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教育层面来看,红色文化的传承都十分重要。目前,红色文化在德育领域应用广泛,因此,本文也根据其在中学德育中的实际开发运用情况,探讨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实际作业环节,红色文化展现出极强的精神引领价值。这一文化体系当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红色精神,感染力、引导力和号召力极强,将其应用于中学德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建立正确价值观念,还能健全人格。当代社会中,红色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有效运用还展现出极强的教育传承价值,它能够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使德育课程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更能够提升德育教学感染力、增强德育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可实现红色文化精神传承,能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影响力。此外,红色文化还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拓展价值,基于多元红色文化载体可帮助学生拓展眼界、提升审美。
三、农村中学德育的红色文化运用困境
实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运用红色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奠定基础。现阶段,以红色文化开展中学德育十分常见,但在农村地区这一工作的开展质量并不如人意。农村地区的德育基础相对薄弱,红色文化资源并不丰富且开发程度不高,所以德育领域的红色文化运用质量也难以保障。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价值的发挥,更阻碍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还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全面成长十分不利。为提高农村中学德育的红色文化运用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基于红色文化建设缺陷,探索该区域的红色文化发展困境。
(一)重视程度不高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由于德育工作不受重视,红色文化也备受阻碍,甚至在许多偏远地区红色文化并未在中学教育中出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红色资源开发情况并不如人意,而且资源数量以及其整合力度都不高,这就导致社会上未能形成浓烈的红色文化氛围,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不强,那么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也就难以发挥。在实践中,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认同感不高,资源开发积极性也不强。不仅学校不重视德育和红色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方面也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
(二)教学渗透不足
农村中学发展中,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基于红色文化的德育效果并不深刻。在实际作业环节,农村中学未能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文化元素在学科教育当中也未能得到有效渗透,所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效果不佳。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红色文化在各类教学活动当中的参与度并不高,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都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文化建设不力
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高,校园文化体系发展不健全,导致红色文化失去了立身之本和用武之地。从现实角度来看,红色文化在中学德育中的有效运用需要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校园缺失无疑会让红色文化建设、传承和运用备受阻碍。
四、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红色文化有着极高的德育价值,是中学德育的最佳素材。在现行的农村德育模式之下,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切实发挥,以红色文化运用为核心的德育体系构建也受到阻碍。为实现农村中学德育创新,推动农村中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中学红色文化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中学周边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相对稀缺,所以学校在开展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德育时需要先完成红色文化建设。此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推动红色文化建设实现德育的有效实施,保证红色文化内涵和功能价值切实发挥。
(一)重视文化渗透
为有效推动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渗透,强调红色文化与农村地区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这一环节,必须联动社会、学校和家庭,创设良好的红色氛围,为红色文化的顺利融入奠定基础。此时,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宣传,强调红色文化资源的大范围传播,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红色文化元素营造良好氛围。比如,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建立以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为核心的德育教学理念,进而组织他们深度参与红色文化建设,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多主体合力作用,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以宣传栏、标语、报纸、广播等多元载体推广宣传红色文化,在农村地区创设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以便夯实红色文化建设基础。
(二)理论实践教学
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强调红色文化与理论、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在这一阶段,应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强调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以便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功能,为农村中学德育模式优化提供保障。正如前文所言,农村中学不重视德育,阻碍了红色文化建设与红色德育资源的运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红色文化建设为目标,推动农村中学德育教学改革。
1.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以及发展现状而开发的课程体系,可用于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是响应新课改号召、优化课程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方法。在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之中,开发校本课程十分重要。基于特色化德育教材编写和个性化德育课程开发,能够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载体,为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更能够让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学德育中得到有效运用。农村中学应该充分利用本土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以周边地区的英雄案例、红色文化精神内容为基础编写德育教材,利用校本课程和教材实现本土化红色资源与德育的深入融合,进而完成红色文化建设。比如,开发党史课程,以《中国共产党党史》、电影《守边人》《焦裕禄》等内容为基础编写德育素材,基于红色书籍阅读、征文比赛等党史学习系列活动有效推进校本课程运用。
2.加强学科教育
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还应该强调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科教育当中的有效运用,基于红色文化元素渗透打造精品课程,为同时提升智育与德育水平提供保障。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元素的选取和融入,基于学科教育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辅助。在推动红色文化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重点关注语文、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从现实角度来看,红色文化融入语文和政治学科具有天然优势,二者的教学目标与红色文化建设要求高度契合。因此,以语文教学或政治教学为基础,辅助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十分可行。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红色元素,实现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进而开发精品课程,为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和智育价值提供保障。在实际作业环节,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强调红色文化渗透,确保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和融入课堂教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富含红色文化元素的课本素材开展教学,应借助于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教材内容补充和拓展,依托于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丰富实践活动
基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同样可以为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辅助。在这一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运用,以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诗词为载体组织一系列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内涵,感知红色文化精神,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际作业环节,农村中学应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与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红色文化走进社团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能够让他们切实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可以为开展校园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建设提供辅助。实践中,农村中学可将红色文化元素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强调红色文化资源与社团活动内容的深度融合。比如,在合唱团中开展红歌学习和红歌演唱竞赛活动;在阅读社团中,开展红色经典品读、红色诗词仿写等活动。
在红色文化走入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农村中学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机会,营造红色文化传承氛围,强调社会实践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辅助价值。农村中学教师需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坚定学生的红色信仰,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从周边可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出发,合理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比如,组织学生参与慰问老党员、烈士陵园祭扫、五四宣誓、升旗仪式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融入校园文化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且应强调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传承发展原则,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强调红色文化的全面渗透,以便增强红色文化生命力,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应该赋予红色文化时代内涵,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创新运用,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提供保障。其次,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运用,需要强调理论和实践并行,此时应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红色精神文化的有效融入。还需将红色文化当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便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建设。最后,规范与灵活并行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的融入需要遵循科学规范,满足德育,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在选用红色文化元素时,也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为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农村中学还须在校园中打造红色文化德育阵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比如,利用学校走廊、板报、公示栏、广播站等信息传播载体宣传红色文化,利用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校园景观等。
(四)合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
农村中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强化红色文化建设效果。以某农村中学为例,该中学位于川北山区,该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均处在落后地位,但历史文化却十分悠久,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在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木门会议旧址、红色兵工厂和被服厂等。农村中学在建设红色文化时,可以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将其改造为校外德育基地的方式,达成预期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必须以解决红色文化传承、应用基础薄弱问题为主要目标,以充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完善德育体系为核心方向。实践中,要求农村中学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强调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相互融合,重视德育环节的红色文化运用,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丰富校园文化,助力社团活动,引导社会实践。
【本文系 2021 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农村中学红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03274)研究成果】
作者:云向斌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二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