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正在逐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数据驱动因材施教,实现育人全过程深度优化融合。学校从教育信息化正逐步走向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将切实推进学校“减负高质”的教学改革,使得“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成为可能。
但当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对“信息化”“数字化”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名词时,往往最大的感触便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多年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二减二增”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将“物”与“人”形成了数字化赋能的良好生态。
一、减少资金投入,增大应用效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物化”是基础。判断其技术与设备是否适切,应用是否有效,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应用公共平台,搭建学校数字基座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节点就是数字基座,它是数字校园不折不扣的中枢。但目前基于资金和技术的有限,学校校级数字基座便立足于适合自身发展的需求上,借助公共服务类型的资源库,将已开发的轻应用(钉钉平台、腾讯会议、classin 软件、spacedesk软件、我爱古诗文APP、希沃应用平台等)和专业部门开发的应用(空中课堂、闵智作业平台)组合使用,学校无需另建数据库和认证系统,无需大量资金投入。
(二)整合开放平台,完善课堂教学资源
目前在线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有市级空中课堂、区域闵智作业平台、一起作业、钉钉、希沃等,其中都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么多的资源平台,学校鼓励教师多平台多技术组合使用,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经常组织相关交流与展示。但在学校层面,我们基于教学需求和质量监控会有相对集中的应用平台,例如,空中课堂和希沃平台用于新教师培训,区域闵智作业平台中的节点作业会用于阶段性教学监控,“我爱古诗文”APP和“魔镜健身房”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平台。
(三)借助成熟设备,突破课堂教学瓶颈
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是基于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数据的采集的确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如果定制,开发成本较高,效果难以预期,运维升级更难保障。为了突破数字化转型中这一瓶颈,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租赁设施设备。例如,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上报就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人工数据采集对于原本课时较多的体育教师来说的确是不小的负担。学校还通过向第三方租赁的一批体测手持终端机等智能体育项目测试设备,不但能够将测试数据直接导入《体质健康测试平台》,而且还能够通过其超强的大数据计算能力完成各种运算。
购买服务、租赁设备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建立了稳定开发升级和运维运营队伍,为转型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减少应用割裂,增强数据治理
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化”是关键。当前,在互联网条件下,数字化教学具有网络化、开放化、免费化、高效化的优势,如何使教师从平时课堂教学中意识到数字化的资源、方法等的重要意义并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应当减少应用割裂,增强数据治理。
(一)基于学习行为数据治理,精准教学新路径
在我们的课堂实施中,我们将线下课堂监督效果突出、学习气氛浓郁的优点与线上海量优化资源、精确判断的优点相结合,将线下实际观察的学习情况与线上预习情况相结合,实现行为效果的预判,从而制定有效的课堂路径。例如,课上通过“闵智作业”的课前预习和微课功能分层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课前可针对课程目标,整合“空中课堂”“希沃”等平台资源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实现碎片化知识点的有机重组;课后通过“闵智作业” “一起作业”平台,对所获取的专业信息以及研究的成果进行有效决策,并及时对学员的作业内容和指导方法做出动态调整,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双减”政策提出要打通课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之际,学校便开始积极提升学生线下课程体验,教师依托微信、钉钉群组等平台,搭建基于教学任务驱动的学生线上课程“学习联盟”。线上“学习联盟”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政策落地,对学有余力的学员可以推送或拓展延伸课程资源;对学困生可利用校本微课程有针对性地推送辅导资源,解决学困生回家作业的困难。
(二)基于管理服务数据治理,开辟网络新空间
“真实”课堂教学与“虚拟”网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形式的变化,我校主动尝试 AI 智能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双减”,打造了“野孩子魔镜健身房”。AI 智能交互分析算法实时精准抓取学生的运动姿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体质选取最合适的体育锻炼计划,体育大课间、课后看护、小课间休息,学生能够采用趣味活动、打榜比赛、在线PK等各种交互体验方式完成运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
结合劳动教育,学校还开设了“野孩子健身房——小胖子厨房”直播课程,学校20多位“小胖子”报名参加了此课程,每周六在腾讯直播间在线进行减脂餐的制作直播、互动。在线课程的社会化、自主性、交互式的特征让课程的意义与作用回归人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感受。
(三)基于学习资源数据治理,个性发展新路向
学校除了借助“闵智作业”平台精选相关习题资源,更将实践重点落在学科“长作业”的设计研究中,通过“长作业”建立基于知识点逻辑关系的综合应用,推动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
学校打通了希沃智能交互式屏与班牌间的资源互通,将线下优质课程通过电子班牌转化为个性化学习资源库,为学生在校内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学习空间。我们在与学生共享的教育学习平台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拓展课程的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全方位发展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更有力地打破了学习者单方面掌握知识的屏障,为知识的双向流转发展提供了活力。
(四)基于学习过程数据治理,实施评价新维度
虽然目前学校还无法全部实现校内所有的信息“一网通”,但新网络使学生拥有了更为精准、真实的学习信息,老师能够即时获取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所有信息,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化学情状况,因而学生的学业评价也正逐步走向多维度的数据评估,这相较于“分数定结果”的评价方式更为客观。
同时,数字化的网络教学也大大扩展了评价数据来源:学员可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论坛等进行交流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社交互动行为中了解其合作沟通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者在课后使用各类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检索所学资料时,教师可根据搜索范围和准确度作出学习者信息素质的评价。
让数字化赋能不是单一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迭代,也不是智能智慧概念的炒作。数字化关键在于“化”,教育数字化必须将“物”的层面和“人”的层面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减负高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作者: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