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双减”,旨在减轻义务教育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从而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各类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已无法满足全新的教育需求,如何提升体育课外作业的质量这一问题,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去深入思考。
过去有一种偏见,认为学校体育只是蹦蹦跳跳地单纯身体活动,如今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根据学校体育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必须要做到让学生学会、勤练和常赛。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课一样,体育课上教的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不练习是掌握不了的,而布置课外体育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会的运动技能进行多元化的练习,为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外体育作业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落实新课标下体育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以下是对“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体育课外作业的质量的一些思考。
一是,提高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作业的认识,将决定课外体育作业的设计质量。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作业的相关培训,对教育部关于课外体育作业方面的讲话与会议精神进行深入学习与解读,以此提高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作业的认识,进而提高课外体育作业的设计质量。
二是,要清楚课外体育作业与“课课练”的区别。“课课练”,只是单纯地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当堂课的内容,是课堂体育教学内容的一个强化。而课外体育作业,则应该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与速度五个方面的身体素质而设定,科学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是场地的考量。课外体育作业由于是在校外完成,不具备宽阔的运动场地,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该避免50米跑、投掷等需要较大场地类的体育运动,转而以需求场地较小的体育运动为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完成课外体育作业。其次,天气因素。不同季节,发展不同的身体素质。比如春夏季节,天气较热,所需要的热身时间较短,且神经更容易兴奋,因此,更适合安排高抬腿、折返跑、起跳摸高等速度与灵敏性练习等。
三是,厘清课外体育作业功能。课外体育作业应该具备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生活性、亲子性与动静结合性。课外体育作业的内容,除了以服务体育课堂,增强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外,还要注重作业的连贯性。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作业常常被人诟病,课堂内容的随意性,缺乏连贯性,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课外体育作业的设计时,可借鉴文化课的作业特点,采用单元式内容模块。此外,在课外体育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内容设置,可采用菜单式内容模式。再有,由于体育运动是在家中进行,因此,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家长因素。对于内容,特别是自己练习难以把握或不能单独完成的动作,可采用亲子练习的方式进行练习。最后,课外体育作业中,不光要有“动”,还应该有“静”。体育运动包罗万象,棋类运动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与思考力。在课外体育作业的布置上,除了运动技能的练习,还要有专注度与注意力的练习。
总之,课外体育作业应该是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学规律和身体运动规律,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平台,结合大健康教育理念的课后教学。体育锻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也是未来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不断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课外体育作业的效果,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健康锻炼。
作者: 柳晓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一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