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减负三部曲

  • 2022-11-10 16:01:02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和深入开展,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减轻家长在校外培训的经济负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政策倒逼让充满活力的成长成为可能。这其中,如何减少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双减”背景下,作业如何设计和布置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作为“双减”政策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需要积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优化作业设计,发挥出作业应有的作用。学校经过多方调研、座谈,围绕作业减负最终确定了“减量、提质、增趣”为主线的“六字实施方针”,我们也称之为作业减负“三部曲”,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总量控制是减量 的关键

学校出台“作业公示制度”“班级作业反馈制度”,以及每周的“作业调查表”,实行总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制度要求和日常检查进行总量把控。同时在备课中实行大单元集备,在教研活动和集备中,把课后作业的设计推到了前台,在备课时就有了总体设计,做到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避免讲练分离。作业设计中提出了“基础作业 + 弹性作业”的统一要求,针对学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既做到了统一要求,又兼顾了灵活运用。题海战术以前是大家最热衷,也是非常依赖的“提分法宝”,为了把量减下来,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深入题海,精挑细选,减少重复性和低效性作业,做到举一反三,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补充和完善功效,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技术赋能,让 “提质”有了落地的平台

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引进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平台,如备课的、上课的、教研集备的,整合国家、省、市、区的资源平台,借助外力为学校发展助力。每个集备组都有一名信息主管,信息主管先行先试,负责组内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和升级换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组织学校的教研组,整理建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各种资源库,做到技术赋能,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提升效果,共同发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方面尤其做好靶向作业的精准发力,围绕“巩固基础”“提升能力”“拓展思维”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借助平台资源,针对学生的思想、习惯、性格、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认知水平的差异,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时,提前考虑个性化差异,做到分层次、有梯度,从作业数量总量、时间跨度、难易程度,都提前做好把控,让学生有适合自己的自主选择,做到让有盈余的学生能够“吃饱”,中等的学生能够“吃好”,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够“吃得下”。靶向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自我,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保证了提质的要求。让有针对性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发展。

作业选择多样性,作业评价多元化,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学校坚持学科育人,五育并举,每个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在“减负提质”的前提下,在“增趣”上下功夫,强化教学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精雕细琢,创新作业类型,如同游戏里的打卡闯关,让作业具有实践性、创新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如操作、参观、调研类的实践作业,讲故事、演讲、辩论类的开放作业,体现素养导向,扩展了作业的形式,也丰富了作业的内容。当然作业的评价方式也要跟得上,从以往的粗放到精准诊断,从单一对错走向多元考量,从封闭走向开放创新,从个体评价到小组合作整体评价,引导学生从独立走向协作。通过乐趣的加持和引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为发展潜力、提升素养拓宽了育人渠道。

关心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已是社会共识,我们在严格实施国家“双减”政策的同时,通过作业减负“三部曲”来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然“早有蜻蜓立上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丰富作业形式,完善作业体系,强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欢声笑语充满校园。

作者:李茂新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一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