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作业评价初探

  • 2022-11-07 10:31:06

2021年4月, 教育部相继颁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改革中小学作业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基层学校如何改变当前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的现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已成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周围4个村庄,还有一部分是外地务工子女。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匮乏,教育力量薄弱,缺少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更多地落在了教师的肩膀上,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已成为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工作。在落实“双减”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提升作业的实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在落实中“控量提质,协同推进”作业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在作业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上进行了真实的探索与研究。

调研,发现真问题

中小学作业评价必须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作业评价的根本目的,其中包括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业的进步。在“双减”背景之下的作业评价体系中,教师既是落实政策的关键主体,也是作业评价的实施者。“双减”政策后,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评价?评价中具体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来优化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师的作业评价,还有哪些真实的需求?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业管理的方向,重要的是对强化作业的育人功能、对教师作业评价提供一定的引导。

我们选取了三、四、五、六年级8个班进行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254份,有效问卷254份。调研分析结果如下:多数学生希望获得多元化的评价,喜欢教师在作业本上书写评价语,希望看到教师的肯定评价。调研结果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赋予的作业评价,充满了好奇、思考与期待。学生心里期待的作业评语,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与思考:我们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是班级容量和城镇学校差异不大,数学教师需要每天面对80名小学生,如何在作业中落实关注全体?如何在作业评价中落实关注差异?在作业本上写评价语,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去发现、研究、感悟学生真实的获得与真实的困惑,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教育才可能实现“人的教育”,才能在作业评价中落实育人功能。

学习,获得真启发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反馈效应”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都接受测验。第一组每天都有学习结果的反馈,第二组每周一次结果反馈,第三组则没有学习结果反馈。持续8周后改变做法:除第二组仍每周一次反馈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做法互换,这样再进行8周。实验结果表明:及时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对74个班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进行研究。他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了三种作文计分方式。第一组的作文只给甲、乙、丙、丁一类等级,既无评语,也不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组不仅给予等级,还给予了特殊的评语,例如:“层次清晰,文笔好”“有进步,继续努力”,获得同一等级的作文评语是一样的,不同等级的评语不一样。第三组除评定等级外,给予的是顺应性评语。顺应性评语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后来的作文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顺应性评价与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效果最好。

通过学习,我们对及时反馈和作业评语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及时反馈除了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和动机作用外,还有较强的情感因素作用。因为作业评价中采用及时的、富有针对性的评语进行评价,在肯定学习成绩的同时,又指出他们的不足,通常能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而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面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评价中,需要满足学优生“吃饱”、学困生“跟上”,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可以采用面批的方式进行,在作业本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把学优生需要努力的方向,学困生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思维方向,及时在作业本上加以记录,这样使信息反馈更快、矫正更及时、调控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更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及时反馈和作业评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们后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为课题的深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解决真问题

有专家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用于与评价相关的活动,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作业中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师批阅作业的过程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方面,教师们设置评价内容上,更关注学科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认知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关注比较少。另一方面“双减”政策实施后,虽然教师注意到作业负担问题,侧重于关注作业的“量”,评价内容中对作业的“质”关注较少。在实践中,我们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尝试着使用下面这些书面评价语,来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包括赞赏式评价、肯定式评价、批评式评价、激励式评价、说理式评价、导行式评价(直接指导学生行为,帮助其学习进步)、谈心式评价。

在作业批阅中融入评价语,使作业反馈更具个性化、更具针对性、更有效,使作业反馈在完成正误评价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功能、师生交流的功能以及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功能等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反思,总结真经验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相应的教学行为。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在作业批阅中融入教师的评价语,最关键的是在落实中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这里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内涵:第一,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评价,从学科立德树人的视角,去审视并评价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学生个体评价上,从学生差异性的视角,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注重学生的现实表现,不为学生贴标签,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二是,差异性原则。差异性的作业评价是尊重学生认知与个性,用不同的标准激发全体学生的发展,和俗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异曲同工之效。三是,过程性原则。过程性的作业评价不仅是重视对作业全过程的评价,还要对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个局部作出评价。四是,融合性原则。作业评价的融合性是学科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本研究主要落实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两个方面。评价内容的融合,是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人教育,作业评价不仅关注学科价值,更要关注学习习惯、学科精神和学科文化,借助书面评价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五是,启发性原则。作业评价的启发性是指当学生的作业基本正确,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时,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评价用语引导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补充不完善之处。六是,及时性原则。所谓及时性,侧重在批阅作业、发现价值的及时,侧重在富有针对性评语的及时,侧重在学生看到作业评价的及时。作业评价的意义在于教师的诊断,重在学生的改进。只有坚持及时性,才能确保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价值等,真实地在学生作业改进中发生。

有实效的作业评价是落实“双减”促进“提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坚持学生发展的理念,借助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入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真正实现学生从“作业的完成”状态到“作业中生长”的蓬勃转变。

【本文为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2018 年度名师专项课题“促进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B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禹芳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第三实验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