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 2022-11-01 09:48:39

教育部在2021年3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然而,对于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问题却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很多大班幼儿的家长都存在“要不要给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班”“要不要提前让孩子学点拼音和算术”方面的顾虑和问题。虽然幼儿在大班也会学习数学知识和识字,很多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但家长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公立幼儿园不教知识,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由此反映出家长过于关注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方面,往往忽略了其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

前期调查

我选取了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两个班80名幼儿家长做了调查阅卷,就家长对幼儿升入小学后焦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87% 的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中的习惯准备方面存在焦虑;63% 的家长担心孩子升入一年级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将孩子送去一些社会机构开办的学前班,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教材内容,导致一部分大班幼儿流失。

 

实施策略

由于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以往接受的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都不相同,两者对彼此的具体工作内容、特点等都不了解,幼儿园教师只是单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甚至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难以快速适应新环境,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增加,以致出现反抗心理,影响其学习和成长。部分家长未能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存在不正确的教育观,认为让幼儿提前学习知识就是幼小衔接,虽然在上一年级时会觉得学习很轻松,但容易导致其上课不专心,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践,我认为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通过主题活动,使幼儿做好身心准备 一是逐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在大班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体验小学课堂、体验“戴红领巾小黄帽”等活动,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缓解入学焦虑。二是开展班级、年级“我能行”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学会正确、熟练地扣扣子、系鞋带、使用筷子等,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三是利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进行跳绳、拍球等户外游戏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

通过时间物品管理,使幼儿做好生活准备 一是在班级创设“来园不迟到”环境布置,督促幼儿按时来园,培养幼儿遵守作息时间。二是倡导幼儿每天背着“小书包”来园,引导幼儿自主制定课程表,根据课程表幼儿每天晚上整理第二天所要带的物品及书籍,使幼儿对自己所属的物品有自我管理的概念,能够自己整理物品。三是设置“小学铃声”,引导幼儿认识钟表,培养他们做事有计划,培养不拖拉的好习惯;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意识。四是逐步调整睡眠时间,大班幼儿从3月起,利用3个月的时间,从午休的2.5小时逐渐过渡为1.5小时,与小学下午上课时间接轨。

通过游戏化课程,使幼儿做好学习准备 一是通过设置角色区“小课堂”,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并在前书写活动中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及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开展象形字对对碰等游戏,有意识地运用文字和符号辅助幼儿记录和总结游戏的过程、想法,保护他们对符号、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度。二是打造特色课程,通过乐学活动让幼儿主动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除了从小开始抓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我园也十分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强调寓教于“乐”的理念,制定了以游戏闯关为主的实施方式“乐学日”活动,促使幼儿能够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各项能力。所谓的“乐学日”是指依据分解月目标师幼共同设计挑战内容,并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乐学日”,以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闯关的形式完成多项任务,主要包括数学认知、语言发展、运动协调、社会适应等几大方面。它是基于对幼儿入学准备需要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对接小学入学适应的要求,分月推进大班幼儿发展需要和入园准备的内容,以自主游戏、区域活动、集体教学、家园共育等丰富形式,支持幼儿主动、快乐学习,逐步完成入学前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准备,并以“乐学日”参与式闯关挑战作为阶段性评价手段的系统、科学的幼小衔接活动的总称。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使幼儿获得语言、科学、健康等相关知识,锻炼幼儿思维,提高幼儿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通过闯关卡评价,使教师关注幼儿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通过多种活动,使幼儿做好社会准备 一是开展班级每周“共读一本书”和“图书漂流”活动。引导幼儿在理解、能大胆讲述书籍内容的基础上,逐渐能读、会读书中的汉字,同时通过成语接龙、看图识字等游戏,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汉字,与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接轨。二是请幼儿共同策划“元旦”“六一”“毕业典礼”等活动,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创设活动背景、自己准备活动材料等形式,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同时通过承担活动小主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三是每周一组织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在进入大班后,班级进行重组,重组前请年级间幼儿玩好朋友的游戏,让幼儿结交更多不同班级的好朋友,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新班级的组建,使幼儿在前期有了好朋友的基础上,适应得非常快且非常好,减少了分离焦虑。

通过教师衔接,形成教育共同体 一是理念对接:紧紧围绕教育部下发的指导意见精神,幼儿园大班教师要往上够一够,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要往下伸一伸。幼儿园是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主题下的区域活动,小学是学科教学。双方教师要进行理念交换,如何在小学一年级渗透游戏化教学,幼儿园如何在大班渗透简单的学科知识。二是行为对接:小幼双方以年级定期教研、交流研讨等方式,探讨双方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需求及困惑,形成适宜的方法经验,并在自己的年级教学中实践。另外,开展角色互换活动,小学一年级教师到幼儿园带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和一个过渡环节,幼儿园的老师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尝试为小学生上一节语文或数学课,这样的角色互换,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非常关键,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一是调查需求,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在幼儿向小学过渡期间的困惑。二是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让家长了解上小学前需要做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三是各班开辟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家教园地”,利用家园共育栏目以及微信、掌通家园公众平台等,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四是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学习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的优势与不足,合力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张艳苓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