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央重磅发文,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也就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一管理者、引领者和责任人,如何顺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德育体系,促使学生健康、良性发展,实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成为当下着重讨论的课题。
一、 “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原则
“双减”政策是针对当前社会内卷严重而出台的新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质、本真,避免资本操控教育。该政策着眼于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凸显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地位,从而实现良好教育生态的建设,既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又能促使学生健康、良性及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健全保障政策,深度发挥出家校协同职责,坚持以统筹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动和落实降低学生繁重的课后作业负担的相关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当代教育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课后服务指明了方向。班主任是班级的“大家长”,小学班主任普遍既承担着任课教师的任务,又承担着维持班级秩序、育人育德的重要使命。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班主任,要深刻意识到“双减”政策的影响,积极分析“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并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状况全面优化德育方法。
二、 “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 “双减”下班主任自身定位不清晰
“双减”政策是一个对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班级管理、德育及课后服务等全方位变革的过程,然而有些班主任片面地认为,“双减”政策更多地针对学科教学,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并未产生较大影响;也有班主任认为,“双减”政策着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意味着降低了教师和班主任的负担,并未意识到“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以生为本”“着眼学生健康成长”。由于班主任自身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偏差,导致当下班级管理工作及德育整体质量出现下滑。
(二)班主任的育人育德意识不强
落实德育的关键在于班主任,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班主任仍将重心置于班级管理和教学当中,片面地认为“立德树人”是道德法治课教师的职责,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两张皮”的状态,缺乏“兼容性”,没有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部分班主任在“双减”下,忙于与家长的沟通和对学生的课后服务当中,无暇进行德育,整体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即便班主任能够有意识地开展德育工作,也多是“随性而为”,并非是“自觉有为”,在德育工作上存在形式化、表浅化现象。
(三)班主任的德育手段较为古板
德育方法及策略的运用决定了德育的最终效果,然而,当下部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较为陈旧,仍在采用传统的德育手段,没有遵循“双减”政策的理念,未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体系,一些先进的德育理念和工具未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如部分小学班主任仍在采用“说教”式教育,没有做到和学生平等交流,缺乏“以情动人”和“以德服人”,德育方法十分老套、单一,学生无法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四)不重视与家长间的有机协同
家校合作是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最为广泛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手段之一,学生的德育工作并非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共同协同的过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关键主体,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需要延伸到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中,这些工作包括学生的放学、课后延时、线上家长沟通服务等,工作量巨大。然而,部分班主任并未消除传统的观念,只在当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问题或者行为习惯问题时,才会与家长展开沟通,平时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更多的是询问学生的课后学习、课后作业情况等,家校合作的整体质量并不高。
三、 “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精准定位工作内容
班主任观念的纠正是“双减”下提升德育质量的前提,当代小学班主任务必深刻研究“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意识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及时摒弃“‘双减’政策的影响局限于学科教学”的不正确观点,结合“双减”政策的标准重新调整班级管理和德育的模式、方法。班主任要深刻意识到“双减”政策并非是给自身降低负担,而是对自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切实保障教学质量,还需要全面优化课后服务、德育工作等,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加优质的德育路径。
(二)提高班主任素质修养,重视言传身教
班主任作为德育的实施者,承担了教书、育人、管理的三重职责,在“双减”政策下,必须遵循基本的师德规范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展现出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重视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在教学时,要保持严谨、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在管理中,要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班主任的感染,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
(三)加大和科任教师的协同,实现齐抓共管
任课教师相当于“副班主任”,只有大家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双减”背景下,科任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降低,可腾出更多时间落实育人任务。班主任可以和任课教师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要从班级的整体利益出发,凡事以大局为重,工作上互相理解和支持,决不能背道而驰,也不可阳奉阴违。在这一点上,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做到政令畅通、信息统一、目标一致,要主动邀请他们参加班团队会、家长会、课后延时服务及班级组织的有关德育活动。通过各科教师的协作,构建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全方位抓牢学生立德树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班级制度
班主任的德育同样离不开班级制度,只有规范、科学的班级制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步入正确的发展轨迹。在“双减”环境下,小学班主任要贴合“双减”政策的核心标准,基于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构建出系统化、流程化、结构化的班级制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在作业方面,班主任可组织构建“一帮一”计划,针对部分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缺失、不爱学习、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辅导,班干部或者小组长进行监督,并积极联系其父母。在日常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可以构建“责任到人”制度,针对班级中一些卫生打扫、值日问题,以构建“班级值日表”,表中明确规定每一位学生的值日任务,明确学生的目标和职责,做到有的放矢。在德育方面,班主任要追求技巧,既要做到恩威并施、树立威信,也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于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的方式加以纠正,从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加强心灵沟通,提升德育工作效率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要追求技巧,要从古板、守旧的“说教式”德育方法中脱离出来,除利用“班会活动”“课堂活动”进行整体德育外,还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课后与学生的经常性交互,以更加细微的态度和对等的姿态,实现对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关爱。对于一些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要让其及时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例如,四年级三班的一位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和父母的沟通,缺乏关心和爱护,导致其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再加上缺乏监督和管理,进而养成了逃课、上网、抽烟等不良习惯,且不尊重老师、同学,这时班主任就需要以更加细致的态度加强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从热心哥哥或姐姐的姿态实现和学生心灵深处的交流,找到好的切入口,让学生愿意、乐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最终达到提升德育的目的。
(六)开展班会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
班会活动是规范学生行为、强化对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也是给学生传递良好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低,班主任可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这一时间段,总结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找出部分同学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在“小班会”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实现规范学生行为、维持班级秩序的目的。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总结大会,其内容是关于学生的阶段性表现,不管是生活上、学习、心理上及思想上,同学之间都可以相互讨论,在学生提出后,班主任再对其进行总结,认真分析学生广泛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评价,从而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品行。
(七)构建课后服务体系,有效落实 “减负增效”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下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要贴合“双减”政策的内涵,建立完整、有效的课后服务体系,真正落实“减负增效”。首先,班主任要从时间上做出合理安排,要根据小学生贪玩、率性、活泼的性格特征,将课后服务内容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为家庭作业完成时间,需要班主任发挥出自身的监督作用和服务作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家庭作业。第二段是针对课程教学,班主任通常兼任着学科教师的任务,针对学生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单独开设一节时间较短的教学课程,确保学生在学习负担减少的同时提升学习成效。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针对学困生、优等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困生专项答疑,帮助优等生发展综合素养、收获更多的知识。第三段,班主任需要组织小型德育活动,这些活动内容可以是对先进行为的宣传,也可以是针对性的释疑解难,对学生广泛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既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其次,班主任要有效帮助家长解决学生放学后的接送问题、学习问题,课后服务可以作为班主任教学、管理、德育的第二课堂,班主任教师要意识到“双减”政策下自身工作量“做加法”的内容,研究课后服务的本质,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好课后服务的综合管理、评价考核等,从根本上保证课后服务质量。
(八)注重家校合作,拓展德育工作阵地
“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大。小学班级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积极联系家长。通过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育人育德,既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又能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因此,在课后阶段,班主任要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及心理问题,从而实现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同样,为提升德育效果,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部分在学校存在行为问题、习惯问题、思想问题的学生,要和家长“面对面”商讨,将学生在校内的情况全方位汇报给家长,共同制定育人对策。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站设置“学生活动栏”“学生发展点滴”“班级主题活动”“照片展”等板块,家长既可以通过浏览网站直观地了解孩子在班级内的状况、学习情况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意见箱”提出对家校共育、孩子德育管理的看法和意见,班主任需要对这些意见进行及时采集、整理,进而和家长共同商榷。同样,网站中也发布了一些班主任对家长开展德育的建议和方法,家长可以通过浏览、下载,并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获得更加针对性的德育指导经验,更好地助力学生健康、良性成长,最终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提出意味着当代教育体系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业设计、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都需要做出创新。小学班主任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观念中,要深刻意识到“双减”政策减轻的是作业量与作业时间,而不是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管理及德育工作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注重德育的优化和创新,降低学生的负担,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最终助力学生的良性发展。
作者:曹 敏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新芳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