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助力“双减”落实

  • 2022-06-21 15:46:23

“双减”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热点与痛点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它与以往“减负”文件相比体现出系统推进、全链条治理的特点,统筹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旨在真正转变与形成良好育人生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为学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挑战和创新的契机。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作为宁波市绿色教育实验学校,以“支持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成功”为指导思想,在坚定“点燃每个孩子的心灯”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从构建良好育人生态,打造绿色教育这一高度来整体谋划本次“双减”管理,推出“解放教师”的赋能行动,赋予教师新的能力、新的技术,努力把“双减”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让师生获得在“双减”背景下的能力提升,促进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让教师敢于放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管理赋能

“双减”,是必然趋势,也是一场技术变革。为了实现“减负增效”,学校提出对教师实施减与增的技术赋能,还学生自学习和运动的主动权、参与权;减去教师心中不可触碰又无处宣泄的压力和对控制性强、不易改变的良性管理结构的依赖;增加教师在课程改革当下专业技术的迭代与改变能力,获得“双减”背景下的能力提升。

例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通过“青共体”(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 ) 和绿色教育课题组这两个重要的学术型组织,共同研究、率先尝试构建更趋友好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充分释放管理智慧,提出让教师敢于放手,为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管理赋能。又如,午休管理,以往这个非正式学习时段教师都需要下班管理,但是现在除了一、二年级安排教师管理,做好养成教育外,其余年级的实验班级我们都倡导班级“自主管理”。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开放图书馆、体艺馆、运动场等场地。在相对安全、安静、有序、轻松的状态,允许他们离开教室进行自主管理。如此创造“教育留白”的机会,无疑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快乐成长的挑战性机会,从而让校园充满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

让学习真实发生,交互式课堂教学的策略赋能

“双减”的目的是消除教育焦虑和内卷 , 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绝不是减责任、减质量、减成长。课堂质量才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导线”, 也是“双减”政策、绿色教育行稳致远的“减压线”。为此,作为师生互动最集中的课堂教学环节,需要为教师进行交互式课堂教学赋能,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理论赋能 校长室牵头,创建“青共体”学习研究型组织,同时依托教研组这一教研主阵地,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绿色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学习,通过邀请相关的教科研专家来校进行绿色教育和绿色课堂的现场理论指导;同时,借助《59 种卡干合作学习结构》等合作学习类书籍,不断完善行动研究理论,为实施交互式课堂教学的策略赋能。

管理赋能 教学部和教研组协同管理,重点抓好交互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具体主要以“家常课”和“教研课”的交互式课堂教学质量调研加以落实。“家常课”主要通过教学部、校长室的随堂听课,对上课教师在课上如何实施交互式教学进行全程记录和跟踪指导,引领教师们将更多时间用在课前研磨教材找重点上,课上利用交互式学习方式着力突破重难点。“教研课”主要通过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以“交互式课堂教学”为主题,分别经历“课前集体备课、小组试教磨课、首次雏课展示、骨干现场改课、集中课堂展示、全员课后反思”这“研课六步骤”,引领教师们在家常课上不断尝试交互式课堂教学,从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师生皆成长、“双减”变双赢的目的。

技术赋能 学校主要通过交互式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从而培育学习者积极投入的学习品质,让学习真实发生。其中,卡干合作学习的结构是一种旨在促进合作学习和主动投入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学习发展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的优势,倡导各学科课堂上主动采用“轮流说、问答交换、小组陈述、轮流辅导”的卡干合作学习结构。“卡干合作学习”强调在分组时保证小组内互补,小组间相似的分组原则。打破原来的班级座位,重新分组。例如,语文学科写话《猫和老鼠》一课的教学,使用了卡干合作学习中的“肢体语言法”,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势表达需求(发言 / 表扬 / 还在想 /终止);配对分享帮助同桌间交流想法,方便教师掌握不同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同时采用“四人轮流说”,通过轮流想象可能的后续,讨论不同的想法,开拓学生思维,使其初步体验想象的乐趣。其他学科教师们也积极打开思路,以“卡干合作学习”为支架,有效提高学业成就,减少学业差距,发展思维技能,促进性格发展,让绿色课堂真正有质量和活力。

让作业变得绿色,多元化作业制度的实施赋能

我们对学生作业的一般认知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后的复习、巩固、检测与适当的拓展。而“双减”背景下的“绿色作业”应该让学生乐于投入其中,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如何优化作业管理制度,让作业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学校围绕“作业设计与布置”,从校情、学情出发,对校内外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在此基础开启了作业管理“三项制度”实施的赋能行动。

家庭书面作业“双公示”制度 学校规定以年段学科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设计好学生作业。要求各班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分别通过校内钉钉作业公示群和校外公告栏两个平台公示下一周的家庭作业,接受学校课程教学部的监控与家长、社会的监督。当然,我们对作业内容和作业用时也有具体的公示要求,如作业内容要表述清楚,包括具体的年级 ( 班 )、学科、作业所在的书本名称、页码,作业的形式(如词语听写、阅读理解等)。同时,各班首导根据本班各学科布置的作业用时,对作业总量进行科学协调,赋予监督和分减学生作业总量的责任与权力。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教师作业的布置既是一种提醒,又是一种鞭策,为实现理想作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家庭书面作业“三开放”制度 “双减”以来,我们重新定位作业的教育功能,全面提高作业质量,科学研制学生作业预留空间,进一步明确书面作业布置的六大重要原则:质量平衡、内容精选、类型多元、目标明晰、总量统筹、分层要求,形成了书面作业布置的“三开放”制度,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模式。

一是内容选择“开放”。学校以开放的理念,放手让教师们设计开放式的原创性作业,选择高质量、有意义的作业内容,并让不同年级、不同喜好的学生,做适合、适量的作业。例如,语文组低年级的控笔练习、漫画人物、古诗考级等;中高段的书香摘记、课本剧表演、百家讲坛等;数学组的数字创意画、单元思维导图、自主学习任务单等;英语组低段的英语表演,中高段的即兴演讲。这些内容多样的作业,都是在各年段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共创共享,努力实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

二是层次设计“开放”。学校语数英学科教师已自主编写各学科“校本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应层级的作业。“双减”背景下,教师们又对各项常规作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将课堂作业本和单元评价卷的错题汇编成易错题集,让学生分层巩固。各科在校本分层作业设计过程中,一般通过这样的七步骤:研究课标—收集资料—头脑风暴—确定框架—分级选题—难易分析—形成题库。量体裁衣,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三是评价方式“开放”。 这里作业评价主要指作业批改,为进一步提高作业批改水平,学校积极尝试用“增量评价、正向评价、多元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协评”的方式,将统批与面批,个别辅导与集中讲评,日常展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通过开放作业评价,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家庭书面作业五个“无”制度 在家庭书面作业体现“三开放”的同时,这里五个“无”制度成为双减背景下确保作业质量的基础保障,也为实现“绿色作业”提供了可能。一无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两个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但有多种非书面“好作业”。比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二无手机打卡作业。学校杜绝利用手机端进行作业打卡,倡导纸质化阅读和必要的纸质化书面作业,保护儿童的视力。三无家长批改作业。利用作业抽样调查和家长学生问卷等方式,防止出现家长代劳批改作业的现象。每个教师耕好一亩三分地,做到作业全批全改。四无布置后不批改现象。有作业布置就必有批改,有讲评,有反馈,有辅导,强化作业的诊断功能。五“无作业日”每周一次。从 2009 年学校率先推出的“减负白皮书”以来,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实施周三无作业日,所以,“周三无作业日”也成了孩子们共同的期待。在那一天,不再有书面的语数英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完成书香阅读作业、体育锻炼作业、劳动孝心作业、实践体验作业等等,同时,各班还采用让孩子们凭各种各样的“阳光卡”减免书面作业的举措,这样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放下书面作业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获得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享受成功,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开发赋能

我校项目式学习的发展,从 14 年最初的学科内课程整合 1.0 版,到跨学科整合 2.0 版,再到超学科PBL 项目式学习 3.0 版,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微电影项目课程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双减”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我们将继续尝试以驱动性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架构,创设能力多样互补的项目学习小组,使得共同体不同成员能各得其所。具体主要通过课程开发与项目化教学的技术路径的赋能,从而搭建支持每个学生教育成功的课程体系。例如,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现实背景,学校少先队牵头,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我与‘新冠肺炎’为敌”的项目化学习,依据这个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五种可选择性的挑战项目,旨在让学生产生真实思维的学习情境和实践任务。项目一:我是防疫小能手。通过营造真实的口罩的使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我来编首歌”“我来画幅漫画”“我来制作一张创意海报”“我来录制一个视频”的方式来挑战。项目二:我来编个故事。创设“到底是谁的错?”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项目三:做一做“数据分析师”(建议中高年级)。通过制成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情境中数据变化,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得对病毒的认知,从制作的图表中直观感受病毒的发展和控制的情况,同时做出合理分析,从而为有效防控提出策略和方法。项目四:疫情背后的感动。以宁波本地名人“顾方舟爷爷”的事例,引导学生寻找这次疫情背后你耳熟能详的一个人,搜集他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学着做一个“人物专题 PPT”。项目五:“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建议中高年级)。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进入角色情境,分别从“我是谁?”“我从哪来?”“我有多可怕?”“‘我’知道你们想打败我,做了很多事。”“如果‘我’离开了,我想对你说……”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究。“眼前的灾难是最好的课程,灾难中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教材。”这是著名特级教师马骉教师在《疫情倒逼,学校课程如何改进》一文中提到观点。的确,学生是社会的人,不应只是学习课本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为教师课程开发与项目化教学的技术路径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躬身入局”,通过项目化的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命观,才是教育人应该追求的。同时,对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开发赋能还体现在协同发展和设计国家课程大单元整体教学项目,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项目式德育课程校本化研究,从而全方位地持续推进项目式学习活动,继而证明“参与就是能力”的绿色课堂新理念,为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赋能,达到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双减”背景下,为落实“解放教师”的赋能行动,让教师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情结,学校还全方位推出赋能教师的关爱举措,比如,将各类教师会议进行合理整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轻重缓急有取舍,部门传达分工,有效节约时间;每日课后服务结束后,学校食堂准备好精致的暖心晚餐,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在工会实行的“温情假”基础上,推出每月“双减弹性假”等。学校将持续不断完善“绿色教育”教师赋能行动,努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让教师、孩子、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双减”带来的政策红利,助力学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回归孩子生命发展的常态。


作者:柳耀亮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