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学校的主心骨,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而校长的思想是一面旗帜,他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方向。新时代教育需要专家型校长,但更需要千万计的合格校长。校长的重要性在此不作分析,笔者仅谈点合格校长应该具备五种基本能力。
一、 校长要有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性,但凡当过校长的都知道,故在此不再赘述。笔者想说的是,学会学习是一种能力,且这种能力应是校长必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往往我们在谈校长应具备什么条件时,很容易会忽略这种能力。因为校长当过学生,当过教师,应该早就具备了这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得来必然是勤学苦练,经年累月,从被动变为主动,最后内化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其实,从很多校长以忙为藉口而不去学习的这种现象,就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原因——“善书者不择笔,善学者总会经营时间的”。
在工作之余校长应该学些什么,笔者认为以下是必须花功夫的。一是教育政策,这是教育在一定时间或阶段内的导向和保障,更决定着教育的发展,可以这样说,除了教育资金,它是教育最大的物质基础;二是教育理论,这是专业基础,更是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智力支撑;三是哲学,这里充满着无穷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处变应变能力;四是国学经典,因为教育不能没有传承;五是史学,知道昨天,才能立足今天而放眼明天;六是美学,因为教育是向美而生的,读了美学,你就会明白“占有”是对美的最大的破坏,面对教育,我们只能欣赏静待花自开;七是心理学,不明白自己,怎能研究别人,不了解别人,又怎能拥有同龄的视角;八是信息技术学,因为你已进入属于孩子的信息数字时代。如果精力和时间允许,可读点小说和诗歌,这样你能变成一个有趣味的人,生活才不会单调。
那么这么多书,我们怎么读?我们认为,一不能贪多,要少而精,要读“书根”,少读“枝叶”;好书不厌百回读,读透读深才是正道,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三十六计成英豪”,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要勤动笔、勤思考,读写本身就不能分开,只有写出来,读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换言之,只有读了,你才能写出来,也才能写出有生命的东西。
二、校长要拥有宽广的胸襟
只有你具备了宽广的胸襟,你才能拥有人格给你带来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实际上就是一种能力。胸襟不是天生的,是学出来的。正如海不是与世俱来的,只因身处低处,容的东西多了,便成了海,人也是一样。教育是爱的教育,这份爱是博爱,就是要爱或关心所有需要爱的人,包括你不想爱的人。而这份爱,才是胸襟真正的内涵和全部要义。如果一个校长,连你身边的同事都容不下,你又何谈去做教育,至于你还敢说你爱生如子,实为荒唐和莫名其妙了!
管理和被管理从表象来看是矛盾的,甚至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但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它只不过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纯粹的管理,更没有纯粹的被管理。如果你能把管理变成一种尊重和服务的话,你不仅仅获得了宽广的胸襟,更多的是一种充满人性光芒的管理艺术。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管理的美在于发现、尊重、服务和唤醒。
三、校长要拥有学会坚持的能力
坚守是一种品质,坚持更多的是一种能力。谈起做教育、做校长,第一想到的是思想。但凡能做校长的都有思想,这种思想就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只有这一种思想,而别的什么思想都不能称之为教育思想。如果你硬是要说某某校长没有思想,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他只不过缺乏执行和落实这种思想的能力。当前时,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思想泛滥的时代。有许多人,包括教育人,打着改革的旗号,整天在创造“思想”。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思想只是给真正的教育思想换了一种表述,穿了一身新衣,当然也有许多不正确的思想。这种思想泛滥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一群原本有思想的校长变成了没思想。反思这种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在思想泛滥的浪潮中,我们缺的是坚持。
现行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有些教育都不能称之为教育,因为它们失去了“育”这个功能,丧失了“德”这个核心。如果我们再不坚持教育这种思想,再不坚持教育的本真,很难说明日的教育是否还有希望。那么靠谁去坚持,就是要靠我们这些数以千万计的一线校长,因为我们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的明天。我们不具备坚持和执行这种思想的能力,结局只有一个:误人子弟,历史罪人。
教育绝不能做成“反季节蔬菜”,更不能用饲料去增肥、瘦肉。归真必须是我们坚持教育发展的本源。例如,时下流行做校园文化。一夜之间,幼儿园变成童话世界,中小学成了“KT 板”的家园,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有思想,让每一颗树都变得温情……这样很难想象,我们能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吗?我们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永远走在铺有塑胶的马路上吗?我们能不能给孩子一双去发现自然万物真善美的眼睛?更有奇葩的校长,为了所谓的实现一校一特色,居然出现了校长喜欢什么,全校必须且只干这一件事。校长喜欢足球,所有学生只踢足球;校长喜欢书法,所有学生只学书法。我们有没有真正在意孩子们喜欢什么?
学校特色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进化,不是人为工程,更不是形象工程。教育的核心原则在于尊重,教育不变的策略在于因材施教,教育最大的功能在于把人培养成人。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教育“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思想里,校长必须具备这种坚持教育本真的能力。
四、校长要有研究课堂的能力
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校长必须要研究课堂,这样才能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我们很喜欢谈创新,但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具不具备创新能力。教育创新和改革,是这个时代所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改革或教育改革,不是照搬某种模式就能够成功的。它是一种愿景,一种哲学,惟有借助日常的创造性实践、经年累月的积淀才能实现的。学校的改革的实现必须有传统的传承,必须有经过缜密思考的明晰的见识、不惧失败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对于明日教育的希望。很难说,我们具备了这种能力。
据笔者调查了解,就目前我区教育发展特别各校发展的现状看,我们的校长不要整天去想着怎样去创新,而应把精力集中在“规范”上,因为把规范做到了极致,就是创新。怎样规范课堂教学,一是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要实实在在地上好每一节课;二是要带领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家课程标准,掌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三是要有效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四是要优化作业设置,尽可能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五是丰富校园活动,校园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平台,更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六是要在培养师生习惯上下功,学校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和品质习惯;七是建立有效的教师学习实践制度,教师不学习学校教育就没有希望,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如有余力的话,可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开发一些校本课程,但前期不要用过猛,因为学校的教师队伍或许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另外,校长不要整天去思考你这一级别或近阶段改变不了也做不到的事。如农村因城镇化建设生源流失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你应顺应这种趋势,调整学校发展的思维,尽可能多地去思考如何教好你现在拥有的这些孩子。你要相信,你能做的事还很多,况且还有很多事你未做好!
谈到研究课堂教学,我个人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谈一下关于学校学习命运共同体建设问题。建立学校命运共同体的原型是1896年杜威先生在芝加哥办的“杜威学校”。后经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的推广,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课堂教学探索和改革。学习命运共同体可以简称为“协同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所谓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就是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从“计划”型(目标—达成—评价)课程转向“项目”型(主题—探究—表达)课程;从“个人学习”转向“协同学习”。今天我们在谈如何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实现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如何实现学科的整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学习命运共同体”是必然的趋势,且迫在眉睫。校长应该深入学习且致力于建立学习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五、校长要拥有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围墙内的所谓纯粹的学校教育。开放式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三位一体。因此,校长必须具备整合所有教育资源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更大程度上地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我 个人认为,第一就是拆除“围墙”,让社会和家长走进校园里,让我们的孩子走出校园去。前者我们称之为“参与式教育”,后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实践型学习”。关起门来教学,必然是死路一条。以发达省份优质教育的学校发展来看,他们研发的校本课程,正是基于上述的观点。第二就是校长要立足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深入地去分析身边可能存在的所有可能被利用的教育资源。要相信,任何一种存在,都具有学习和教育的意义。人家有博物馆,你有青山绿林一片;人家有大师名师,你有乡土能工巧匠;人家有高楼大厦,你有沃野千顷……只要你善于挖掘和发现,时时、处处都有教育资源。第三就是立即行动起来,教育的本真必然是“静待欣赏花自开”,但教育行动决不能等待,等待就是一种扼杀。
作为一名校长,虽然称不上什么“官”,但绝对是位轻责重。只要我们努力地具备和实践上述“五能”,面对教育、面对孩子、面对时代,我们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因为我们做到了“合格”!
作者:徐旭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本文摘自《教育》2021年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