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有多难

  • 2022-02-11 15:25:14


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并非苛求,但其前提是老师要有主动思考的意愿,要有积极思考的意识。一名不善于思考的老师,注定无法成为一名纯粹的老师、一名脱离低级趣味的老师。其实,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不需要高大上,只需保持平常心,做个有心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始终保持反省态度。每次上课之前的备课,老师需要认真去思考课标、教材、学情,进而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在上完课后去反思,本节课有何得失,预设与生成的效果如何,学生学习状态怎样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思考;闲暇之余还可以对教学专题进行思索和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选择较小的切入口,进行微课题研究,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无裨益等。当你有很多困惑的时候,说明你正在思考和探索,你也正处于上进和发展的阶段;反之,当你安于现状、怡然自得的时候,专业发展的瓶颈期恐怕也离你不远了。与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地教一辈子书,还不如积极思索、慢慢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此,你才真正拥有自己的师道尊严。再者,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动,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不善于思考的老师只会被时代淘汰。

 

有了主动、积极思考的意识和意愿,不见得就善于思考了,成熟的思考模式需要在训练中不断完善。以课后反思为例,我们看看深度思考是怎样的。课后反思应是全面、客观的思考。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对于不同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而作为任课教师心里要有一杆秤。自己须明白课堂上的哪些要素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不可揪着无法短期改变的因素大叹遗憾之处。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对于某个难点问题不能在一堂课上解决,这是特定的学情决定的;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掌控能力欠火候,这是教师的经验决定的;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抑或声情并茂的演绎,则是教师不同性格等决定的……教师的自我反思应全面、客观地回顾、审视自己的课堂,在课前预设和课上生成的反差中去发现问题,在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综合比照中去解决问题,而不应只关注细枝末节的地方,否则便有隔靴搔痒之嫌。在全面、客观审视课堂的基础上还要聚焦问题,才可能有深度的思考。很多老师在写课后反思时喜欢用优缺点罗列的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清晰明了,却因为问题不够聚焦而不利于深度思考。用几节课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来集中解决某些问题,显然更明智,也更加有效。比如集中解决主问题的设计、教学环节的逻辑性、拓展延伸的有效性、合适的课堂导入、朗读的指导与布置、小组的有效合作等,都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聚焦不仅使得问题有高效解决的可能,还可以实现深度的思考。课后反思还应呈现阶段性、序列性。不同的年龄段,或者说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成就标准是不一样的,而其课后反思也应有所区别。年轻教师刚入职,可能面对的专业发展压力较大,解读课标、研读教材、把握学情、课堂教学技巧等,都需要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摸索着发展。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则应有更高的专业追求,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和践行、对既有教学模式的挑战和破除、对纯熟至臻教学风格的锻造等,都需要自己在不断思考中前行。当然这只是两种大的循环模式,其实在大循环中还有无数次小循环,最朴实的循环就是上节课反思到的问题下节课要解决,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促成专业的发展。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有自省精神的人都是指向本心的,独立、自主的思考才最可贵。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要盲目相信一些书的教条及所谓的“专家”的名言,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二是不要钻牛角尖,认为自己思考出来的就是对的、好的,而对别人的见解不屑,要知道见贤思齐、兼取众长方可成大家。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正是因为善于思考,人类才真正拥有了高贵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所以,让我们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吧!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有多难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拿起笔来,写下属于自己的思考;坚持下去,慢慢就不会觉得有多难!



作者:余昆仑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摘自《教育》2021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