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方案与标准的出台,评价也成了改革的重点试验区。评价的种类、维度、方法有很多。但学校作为评价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起到何种作用,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深入思考。
在评价中融入办学理念是途径之一。学校可以在考试之外的其他评价领域大有作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则是教育发生的主阵地。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能自带学校特有的“基因”,那么学校教育的影响便是终生的。
我在九亭第四小学担任校长时,提出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机会,每一天”的办学理念。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外显的个性与内在的潜能,都需要在启蒙教育阶段被发现、被激发。学校为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搭建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在童年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观、良好的习惯、充分的自信力和初级的批判思维能力。我们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与发现、敢于担当与负责、乐于助人与分享、善于学习与思考。一个孩子,只有在被不断激励及被充分给予适当机会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必要的学习经历,从而真正地掌握某项技能。我们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尊重每一个孩子,珍视每一次机会,珍惜每一天。
要对这三个“每一”来进行评价,涉及的对象与范围就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教师行为、课程质量、学生教育。“教师行为”维度检验是否“尊重每一个孩子”;“课程质量”维度则考量是否为每一个孩子设计了适合的课程与活动,即对应“珍视每一次机会”;“学生教育”维度则时刻提醒孩子,有没有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每一天”。当然,这三个维度时不时地会交织融汇,互相重叠。如“课程质量”的评价也可以参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指标,但学校可以有解释权,也可以设置侧重点。这就是校本评价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除了办学理念,校训也是很好的评价指标。还是以之前的那所学校为例,其校训是“仁礼、博雅、惜时、行远”。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在人格修养上做到“仁礼”,即内心善良而谦谦礼让,温良恭顺而性格坚毅,这也是做人与交往的基本准则;学识修养上要“博雅”,追求知识渊博丰满而视野开阔,不必精益求精,但需要不拘泥现状而寻求突破;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上讲究“惜时”,实则追求高效且严于律己的行事习惯,善于时间管理和个人管理;志向上要“行远”,理想是人生发展的内驱力,少时立下的雄心壮志足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们期待每一位从学校毕业的孩子的人生都是精彩且意义高远的。
综上所述,每一条都可以细化为指标,可以指向道德、学业、品格、习惯、成效等维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评价要与国家评价要求相结合,是一种从属关系,更是一种执行力。除了摆正关系,学校还要研究具体如何嵌入国家指标要求。
我们需要一套科学、健全、基于孩子终身发展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来实现培养目标,而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被过重的学业负担、片面的评价方式限定其将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让孩子失去“本该成为的样子”的机会。
在评价中融入学校“基因”,会让评价更具有真实性,也是检验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校内部“教—考—评”一致性的实践。
作者:张园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