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教育为科教兴国赋能

  • 2024-05-13 10:55:33

今年“两会”期间,科学教育备受关注,众多代表委员纷纷呼吁加强各学段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其实,科学教育并不仅仅是指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还包括中学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科学知识的渗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是学生科学“种子”的播种人,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科学知识虽然浅显,但是涵盖范围广,涉及众多学科,教师不仅要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到了中学阶段,科学教育涉及多个学科,这就要求学校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站在科学教育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各学科教师要以2022年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己任,上好每一堂课。

当下科学教育按下“加速键”,相应的教师培养也要跑出“加速度”。“国优计划”通过30“双一流”高校为教师的培养开启“破冰”行动。此外,从编制保障、专业水平、评优评先等方面完善相关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学教育的热情,也是教师培养跑出“加速度”的关键。

山村新建天文台、将科学课堂搬到科技馆……多地中小学尝试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普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聚焦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使命,各部门联动,在教育“双减”中不断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加法”,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培养,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夯实科教兴国的根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而科学教育直接关系我国未来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发展,并对科学人才培养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探究学生的好奇心,努力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产生自觉接触新奇事物的兴趣,尝试通过动手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作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只靠听、看、说很难培养学生真正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改变长期以来老师做、学生看、背结果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关注科学热点、探究科学问题,尝试开展“微科学成果”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科普、科幻类比赛;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能力,系统、全面地评价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教育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视频生成模型Sora等AI模型迅猛发展,将前沿科技成果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势在必行。有条件的学校应以信息技术赋能科学教育,构建科学教育的未来课堂、未来课程,建立AR、VR学习场所,支持定制式培养科学创新人才。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在科学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科教兴国赋能。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