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写作三步骤

  • 2024-04-01 10:12:29

写作是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教师不论是为了促进自我专业成长、为了交流与分享,还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写作都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并且可以学习的技能。笔者从事教育刊物编辑工作近二十年,接触过各种类型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教师发来稿件的邮件和询问文章发表的电话。写作是个功夫活儿,本无捷径可言,但笔者从接触到的大量文章中总结出了教师写作三步骤,可助教师在写作中少走些弯路,提高文章发表的概率。

一、正确看待写作

(一)写作对教师而言是必要的工作

一线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间、有必要写论文吗?是不是只需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实,写作是每个知识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写作是成功的基石。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工作,对教学全过程的参与和理解是教师写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材料,也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写作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教育理解记录下来,使思考由凌乱、模糊、零散变得条理、清楚、完整,反过来作用于教师以后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对待写作这件事

笔者在参加全国教学观摩活动时发现,有一些教师的课上得非常精彩,课后交流知道,这些课是教师在赛前经过多轮研磨、试教、调整后呈现出来的,其实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认真反思、总结,如果能整理出来写成文章,不仅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大有益处,也会成为同行有益的借鉴。但这些教师,不论是在磨课过程中,还是在赛后,就是懒于动笔,而自己的成长之路也往往止于此。还有一些教师,非常善于写作,不管是在课前解读文本时,还是在研课中突破瓶颈时,甚至是在赛课后,都将点点滴滴的收获写下来。通过理解、反思慢慢沉淀,在写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超越自己,成为名师。

(三)教师是可以写好文章的

很多人一想到写文章,就会联想到大量的数据、材料,就会想到长篇大论。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师写作并没有那么复杂。教师进行教学,涉及的问题有很多个方面,有很多角度。我们可以在进行大量的实践研究之后写成专题论文,这种情况一般耗时比较长,研究的专题要有深度。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选择某一方面进行写作,在一定的情景下选择某一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可以选一个小的切入点来进行写作,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实,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中发现写作的点。这样的写作,就是有价值的写作,就是实的写作,也是很多教育期刊需要的写作。例如,我们有一节课上得非常精彩,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为什么会这么精彩?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为什么能处理好这个地方?是因为在课前收集了详细的资料,还是因为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了教学环节?这节课的启示有哪些?……再如,我们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处理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课上失败了,课后就可以这样反思:这个环节为什么会收到这样的结果?是备课不充分,还是学生实际能力不能接受?是不是缺乏应有的教学智慧?学生没有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走,是不是可以大胆地相信学生,也许学生能给我们以精彩呢?……成功的经验写下来推广开来,有困惑、困难的地方写下来寻找答案,这些都是文章。写作的角度有很多,写作类型也有很多,可以写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育随笔、文本解读、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设计、教材研究等。

一个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他必定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必定会在工作中有各种困惑,这些都需要他表达出来,写下来就是文章。这样看来,写作并不难,教师是可以写好文章的。

二、教师写作三字诀—“新”“实”“深”

笔者从大量来稿中发现,教师写作不能发表的一般原因有这些:(1)题目大而空(如一般的论文);(2)观点或其中一个观点不正确;(3)观点正确但无新意(正确的废话);(4)论据中出现错误;(5)不太好的长文章;(6)不合时宜的文章(如单、双册不符);(7)与别人雷同,特别是已发表过的文章;(8)与报刊风格不符的文章。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写好文章,可以记好三字诀:“新”“实”“深”。

(一)“新”

“新”的文章,会让人眼前一亮,文章中有新观点、新例子、新策略、新做法……教师写作宜从众多问题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运用新论据,给人新启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都体现了“新”。要想写出新的内容来,可以从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以来,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课标修订组的专家、名师作了很多专题讲座来解读新课标,很多教研部分也对新课标学习进行了专题培训和教学研讨与实践,广大一线教师在接受多次学习后,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写新课标学习的体会,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等。再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每年都会进行一些微调,对于调整的内容可以作一些对比研究,加入自己的思考写成教材研究的文章。据说,明年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可能会进行较大的调整,我们可以多多关注,等教材调整信息出来后,可以写写新课标背景下的教材调整带来的思考以及对当下教学的影响。再如,近几年一直提及的“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中的评价问题,也是大家很关注并在不断地探索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如作业设计、非纸笔测试),则可以写成文章。另外,新教材的新板块“阅读链接”“资料袋”“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等,新旧教材变化研究、课文变化研究等,这些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最受广大教师关注,也是各教育期刊非常看重的内容,写这些内容的文章相对来说是容易发表的。

(二)“实”

这里的“实”指充实、扎实、实效,可信、可学、可操作。文章最忌空泛不实用。笔者在审稿中发现,有些教师写来的文章,观点有些陈旧,没有做到“新”,但内容很充实,很多教育细节写得丰富,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文章也是容易发表的。不管是怎样的新理念、新观点,都要落在教学实践上来检验。所以,教师写作应该讲究实效,文章的内容需要有可操作性,可供读者研究、借鉴,如此,文章发表出来才有价值。

(三)“深”

这里的“深”指的是深刻,有思想,能启发人深思。笔者看到,有很多教师的文章单从题目上看就显得大而空,再从文章内容上看,各个方面平均用力,如蜻蜓点水一般浮于表面,这样的文章显然不易发表。教师写作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泛泛而谈。在写作时,不妨以小见大,深度挖掘:可以写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小发现,可以写读书、听课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可以写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也可以写教学策略或者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闪光点,然后抓住这个独特的点写深写透。例如,一位教师对一道题的分析《让笔顺教学更有理趣和情趣》,从一道选择题展开,讲到笔顺教学,体现了以小见大有深度再如,一位教师关注到《十六年的回忆》一课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变化,通过多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认为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删减后“别让他自杀”一句容易让人误解为“他”是指“阎振三”,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观点较新,引用了多版本教材的课文作对比分析,论述细节丰富、充实,又对文章的背景和人物形象作了分析,因而显得有深度,能启发人思考。这样的文章就比较容易刊发。

三、研究报刊,有针对性地投稿

教师在投稿之前要先研究所投报刊的风格、定位以及用稿要求(文章形式、字数等),关注报刊的“征稿启事”等。如研究某刊后发现,该刊刊发的比较多的文章类型是:(1)课例与反思(需求量大);(2)名师课例赏析; 3)教育随笔、课程故事。该刊的文章多是 3 000 字左右。了解了该刊的用稿风格,即可有针对性地投稿。另外,如果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则要考虑期刊的周期性,写作需要提前教学进度至少三个月的时间。

作者:许大娟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