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实现五育并举

  • 2023-12-26 09:26:28

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五育并举的概念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这一概念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要求不谋而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仅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切实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渗透五育并举也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数学教学和五育并举的结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一些学生在这门学科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吃力的现象,更别说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一、进行整体规划,创建五育体系
现如今社会的文化教育已经有别于以前的文化教育,教育发展更加重视塑造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那么在教育发展全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具体实际,依据时代的必然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宜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单单借助口头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学生难以真实地提升自己全面发展的素质,为此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注重整体规划。尤其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创建五育教育的体系,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渗透五育内容,结合数学中的丰富知识内容,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落到实处。
例如,数学教师应认识到课堂设计需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要增强教育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在平常的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延伸出相应的“五育”教育知识。比如,有的数学图形具有美感,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那么教师在教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渗透美育。而有的数学知识背后有数学家的故事,比如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的故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数学家的珍贵品质,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可贵的精神,这样就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其中。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五育”的时候,首先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认真思考在哪个环节、在讲到哪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渗透“五育”。这样一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二、结合小组合作,增强德育教育
在“五育”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挖掘数学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精神,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渗透德育。在这方面,小组合作是非常不错的一个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但能够凸显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还能在合作过程中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和他人进行交流,这都可以促使学生在德育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渗透和增强德育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之前小数乘法的学习经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负责不同的任务,需要和自己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去主动帮助他人。比如说学困生可能在思考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那么学优生就可以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同样,学优生在小组中的思考也不是十分全面的,而其他的一些学生可以针对学优生的看法补充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从而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丰富课堂内容,开发学生智力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秘,认识到世界是神奇的,充满规律性的。可以说,借助数学这门学科,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会得到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足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但有图形几何方面的知识,还有数的计算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新的内容。
例如,在学生掌握小数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小数和分数的区别,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在讲解课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不要将知识化简为繁,企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知识,而是要在剖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学生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再为学生拓展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于将要讲授的内容有深入的把握,同时还要注意在讲课的时候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凸显出来,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点拨与指导。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对知识结构的自我架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对于一些拓展内容的探究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展内容的难度应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四、利用数学知识,渗透美育
上文也提到过数学是充满魅力的一门学科,其中的规律、公式等都具有它们自己的美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样的数学知识,可以很好地渗透美育,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但是在进行美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总是为学生灌输一些知识,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游戏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借助游戏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所在。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些直观化的动态的情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也更能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图形之间的变换,如平行四边形可以被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所以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因此,面积的推导可以运用割补法。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方法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如在学生背上贴上不同的数字,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借助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认识到数学的美。这样学生的美育工作自然就能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愿意学习数学,这就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
五、结合实践形式,融入劳动与体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与体育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生要想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获得更加长久的学习动力,那么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学生才能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有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及时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同时,为了将体育切实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走出教室去真正探究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避免总是坐在教室。同时,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融入劳动教育。一些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渗透进劳动教育。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作业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也就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统计每月的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劳动教育的体现,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统计,并让其以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方式进行,之后在课堂中展示。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一星期吃的晚餐,有的学生统计了一星期爸爸下班回家的时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自由的创作,比如,将每星期吃晚餐的统计图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教师通过此种创新教学的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渗透了五育内容。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促使学生进行动手制作,这样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动手能力的提升,也算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渗透方式。可以说,如果仅仅是依靠口头输出,向学生传输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那么学生很难真正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树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后任务,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
六、开展合理评价,促使“五育”平衡发展
教师对学生来讲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教师根据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间距,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感,使教师的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推进。目前,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着课堂教学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当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变革所必需的。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是从现代教育观的角度出发,依据特定的教育目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评价,运用课堂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促使“五育”得到更加平衡的发展,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熏陶。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而不能总是关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结果。为此,教师要开展一些发展性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出现的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时,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也不能一言堂。也就是说,教师还应该融入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等。只有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进步。
例如,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进展,然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学生产生分歧的时候,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分歧。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产生分歧、解决分歧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以此促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又如,在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如在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时候,数学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对学生说:“你做的模型很逼真,实践能力很棒!”这样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接受“五育”的渗透。新课标要求教师应依据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既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拓展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在评价内容、形式和对象方面,也应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三个学习目的,分别是情感、认知、技巧,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在为学生明确了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等方面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定的自评和互评活动,让学生从同伴的身上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去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开展自评和互评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在评价的时候不要加入过多的个人色彩,这样才能促使评价的有效性得到增强。此外,在评价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评价,因为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一些表现,对于家庭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的一些表现,教师是不了解的,所以结合一定的家长评价,也能够从更多的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进步,实现“五育”的平衡发展。
总而言之,五育并举在于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整体把握与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的切实需求的理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切实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升学生数学学科中的综合素养,切实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引导学生能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立项批准号 :FJJKZX22-185)】

作者:蔡玉贞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