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师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践行者。能否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评价,不仅关系到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新时代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引擎。
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政治引领、评价导向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师德师风是改革教师评价的首要因素,必须始终将其作为第一标准,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实绩,坚持深入一线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从而更好地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这为进一步深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山西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以“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为试点项目,将全面深化革新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价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健全教师评价制度,不断完善教师多元综合考核体系,以此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回归育人本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山西省在统筹推进落实《总体方案》过程中,注重考查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学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坚持将师德表现作为前提条件和首要要求,以此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此,我们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探索构建“党建+师德”五级联动评价运行机制,汇聚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同时,借助“课程思政”有效抓手,统筹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评价并举,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共融。
转变评价观念,突出教师教书育人实绩
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改革的前提和内容,对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师德师风建设考评中要合理把握好“师德”与“师能”的关系,将简单的“等级区分”转向“内在激励”,从传统的“管理教师”向“教师自我管理”转变;注重师德楷模的引领示范,把教师为学生上课作为重要观测点,引导教师潜心育人;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绩的评价,从教学态度、课程思政、学业辅导等方面具体量化考评,进而实现师德考评结果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中的有效运用。
实践应用为要,完善多元综合考核体系
《总体方案》提出,要“健全综合评价”,即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实现多元化、系统性,综合评价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学技能、育人实绩等方面的表现。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在教师评价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师德为先、实践为要、应用为上”的原则,通过试行校、院自查联评,探索形成师德师风分层级评价体系,科学参考教学质量、代表性成果及学生的评价情况,通过多主体、过程性、体系化评价,有效推动教师考核评价破“五唯”,真正突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与育人实绩评价。
作者: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