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内耗”,提升教学质量

  • 2023-07-03 09:55:47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不少学校改进办学方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在升学竞争压力下,一些学校仍然采用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疲于应付高强度的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佳。一所学校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教学管理,倒逼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依然存在一些“内耗”现象,这些现象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绊脚石。比如,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鼓励学生苦学,而忽视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教师坚信固有经验,不研究现实学情,导致班级整体学习效率不高。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是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的刚需。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教学,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探究性学习等,这些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重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打造提升思维水平的高质量课堂。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最近发展区有所了解,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内化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改善,有助于促进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创新重要的是求异,注重内容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形式的重复。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要坚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不是面对一些制度性的教学管理束手无策,最大化地利用在校时间,进行建设性的学习,他们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拥有创新的动力和想法,实现个性化发展。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是学生心理健康强有力的保障。许多学生之所以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丧失了自我。许多学生,在学习前期有积极改进学习策略的想法,但长期的过度学习和频繁的考试,让他们在超负荷的压力中,身心俱疲,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只有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他们才能重新找回自我效能感。

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是有效治理校外违规补课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迫于考试的压力,就不得不在校外另寻出路。但如果教师在校内便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或许,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解决“内耗”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集思广益、纳谏如流,还在于教师致力于做善于纳谏的大先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当一个教师愿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并愿意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这是成熟教师的标志,也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强大动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希望的鲜活个体。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时刻保持高度的理性,在整体安排好教学任务的同时,想办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空间,这或许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步。

作者:申承钰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