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并非易事,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从而架构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回想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点滴,脑海中浮现出以下几点感悟。
信任是沟通的桥梁
信任是沟通的桥梁,是家校关系的纽带。好的信任关系能为家校沟通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沟通无障碍,解决家校沟通难题的第一步就是和家长建立信任。这学期我班里的小文同学因学习焦虑和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而感到极度不安,我在她手臂上发现好几道划痕,了解后发现是小文自己用小刀划的,小文表示用小刀划手之后会觉得压力随着伤口释放出来。这让我觉得她需要接受心理辅导。于是我将了解到的情况和家长沟通,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家长非常不信任老师,一听到我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家长立马变了脸色,反复强调孩子在家表现没有任何的异常,不可能有心理问题。发现家长比较避讳这个问题,之后的几次沟通,我均围绕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展开,并将和孩子沟通中孩子希望寻求专业帮助的诉求转述给家长。几次之后,大概发现老师是真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重视,家长终于松口愿意带孩子去医院就医。
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架起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家校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合适的教育。
将心比心是沟通的前提
将心比心是彼此尊重、有效沟通的前提。在家校沟通中,老师需要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和沟通。在日常工作中,我常收到家长发来这样的微信 :“老师,天气转热了,你提醒孩子中午的时候脱掉外套。”“老师,孩子最近咳嗽了,你提醒他多喝水。”看到这样的消息,可能会觉得都是些小事,但站在家长的角度看,也能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考虑到孩子已经高年段了,这时我会这样回应 :“好的,我能理解你对孩子的关心,我会帮忙提醒的,不过孩子也长大了,请你相信孩子的自理能力,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能从这样的语言中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会给予回复 :“谢谢老师,感谢你的提醒,确实我也应该更相信孩子的能力。”用这样积极的方式交流,无形中获得家长的尊重与配合。
除了这类过度关心的家长,我还经常会听到:“老师你管管他,他听老师的话。”“老师,我孩子现在有脾气了,我没说几句就跟我顶嘴,你帮我教育教育他吧。”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禁感到头疼,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先对家长的信任认可表示感谢,表明对家长不易的理解,同时表明在学校,我会尽到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会跟孩子谈心来解决问题,家长在家也要切实对孩子的教育负起责任。反思自己的沟通过程,我发现还少做了一步,即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对孩子的言行进行思考。对于这类家长,我们要轻理论,重操作。家校共育,积极引导,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长进步。只有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掌握技巧是沟通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给出这样的公式 :信息交流的效果 =7% 的文字内容 +38% 的语调语速 +55%的身体语言。因此,同样的内容,表达的语气、表情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比如,当我想表达需要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时候,一定会采用语音表达,因为文字是冰冷的,而语音能让家长听到关心孩子的语气。哪怕心里想着“再不管孩子,孩子的学习会退步的”,表达出来就成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家长一定要重视,平时多看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然我担心孩子成绩会下降”。当老师用温和的态度、委婉的措辞说出对孩子的关心,又给了家长具体的操作,家长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就愿意听老师的了。
总之,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架起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
作者:周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