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阅读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高尔基所言:“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培养人良好的心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而农村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着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在一线执教的语文老师,面对这些可爱的农村学生,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有益的阅读,促进他们在阅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责无旁贷。本文就浅显地谈谈在自己的观察中了解到的学生阅读现状,以及在指导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心得。
一、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从事一线语文教育工作,与农村的学生朝夕相处已25 年有余,通过对生活中学生的观察以及网络新闻等的关注,发现如今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对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5%,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0%,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5%,根本不读课外书的占50%。如果考虑到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根据调查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书读
尽管学校的图书室这些年来通过各类途径吸收了不少的图书,但是依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在数量上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学生的阅读质量。尤其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高质量、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更是缺乏。另外,学生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有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学生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得学生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绝大多数家长买书的时候只会选择工具书、作文书或者辅导资料,而不会去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甚至盲目地听从孩子的意见,买一些没有意义的,还有可能是消极意义的书。我就经常会在学生的书包或者抽屉里发现一些恐怖的、不健康的小说、画报等。
(二)缺少阅读的环境
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现代网络的普及,有些大人和学生无法安静下来读书。根据我在本班的调查发现,课外时间能够自主读书的学生较少。当我上《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谈到《西游记》时,全班只有一个学生看过此书,而且看的还是有插图的学生读本,其余学生都是通过看电视了解剧情。学校由于设施不完善,阅览室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来读书。另外,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居多,家人最多也只关注他们的生活,或者只对学生考多少分感兴趣,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丝毫不关心。
(三)不会阅读
拿起书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有的同学拿出一本书来也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绝大多数同学根本不会选择书籍,来到阅览室也只会找一些文字少、图片多的书,或者找一些轻松娱乐类的书来读。
(四)没有时间读
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减负,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升学的压力仍然在家长、老师的心中根深蒂固。现在的学生仍然学习压力较大,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而阅读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阅读只能是空谈。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再通过各种方法正确指导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阅读的重要性
(一)多读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多读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读的书多了,读得到位了,学生才可以深入理解,才能读出感情来,才能够和作者、文章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学生的语言贫乏是造成他们写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段对同学的外貌描写。学生写出来之后,大多数都是“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红彤彤的脸蛋”,感觉所有的同学都长成了一个模样。没有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也没有用丰富的语言对人物进行描述。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在阅读上下功夫。好的文章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那些生动贴切的修辞的运用,那些含蓄深刻的哲理意味,那些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都是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跳出书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妙笔开出一朵朵文字的小花。
(二)多读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人也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才会有大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水到渠成地得到提高。
(三)多读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好的文章文质兼美,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伊索寓言》当中一篇篇情节简单却充满哲理和睿智的寓言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主人公面对命运不公、身残志坚的自信勇敢,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我们的花草朋友》一书的开头,“一个春天的早晨,小动物来到小女孩的树洞房子门口,叫唤她起床。小女孩从干燥温暖的树房子里醒来,打开房门,看到明媚的春光”,书中处处体现出童趣梦幻,叫人不能释卷。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好书,并能够坚持用心阅读,长此以往,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洗涤、净化心灵,让你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三、引导学生快乐阅读的方法
(一)挖掘资源,让学生有书读
农村的图书资源尽管有限,但是近些年来政府对农村图书室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并有相应的项目支持,所以学校的图书室就是学生阅读的主要资源。对于这些图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借,之后在班级轮流阅读。
除了学校的图书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捐出来,放在班级的图书角里,学生可以共同阅读,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另外,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媒体也是一种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微机房,让学生在课后时间从网上进行阅读。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督促。老师需要在此之前找一些健康的、有意义的读书网站,然后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如家长会、家访等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向学生推荐好书。叶圣陶曾经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适时地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目,若学习的课文是节选的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全文。例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在学习《香菱学诗》一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全本,学生会对香菱这个人物的命运、性格特点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与课文内容紧密对接,配合教材进行阅读,既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能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有阅读的热情。
1.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针对农村的学生,我想以下的一些活动是比较适合开展的。例如,课前3分钟。这课前的三分钟教师可以每过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如“成语故事”“优美诗歌”“寓言童话”“好的片段”等,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小练笔都行。每节课由1名学生执行,按照顺序以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不要小看了这3分钟,学生要根据主题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还要提前阅读,这样在这个3分钟里,才能够有精彩的表现。这个活动我已经持续进行了很多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即使是毕业了也很难忘。同时,班级活动可以与学校及上级部门举办的“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 “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阅读兴趣。
2.适时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读书
对学生的读书活动一定要从不同层面进行交流评价,才能取得更有效的作用。比如,可以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举办读书沙龙,在读书沙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过程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段落推荐给其他同学,大家畅所欲言分享阅读的快乐。
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一学期进行一次表彰,评选出“阅读之星”“积累之星”等,这样既能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能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男生尽管学习成绩并不算拔尖,但是他有一副特别好的嗓音,我就鼓励他多读书,并且只要有机会就让他读给大家听,还评他为“最美校园读书声”,后来他慢慢地爱上了阅读,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初中升学后就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有了更好的发展。
(三)交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会读书,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笔者在实践中积累了如下一些适合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
1.根据阅读需要选择速读、泛读或精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书进行详细的阅读,但是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又必须要读,这时候就可以对无关的文章进行速读或者泛读,知道大体的内容即可。对于一些名著佳作,或者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可以选择精读,仔细地进行品读、研读。如果是自己购买的书,可以直接在上面进行勾画、圈点、批阅,如果是别人的书就需要认真地记读书笔记。长期地进行这样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读书摘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到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或许是重要的材料信息时可以分类进行摘记。教师要告诉学生读书要勤记,同时过一段时间要回顾,对自己摘记的内容看看做得好不好,对做得好的可以推荐大家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我的学生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我就会要求他们准备一个厚一点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可以在整个初中阶段使用,其中就必须有摘记本,而这样的笔记本以后也会是一本有意义的本子。
3.读写结合法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当学生摘抄了许多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到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仿写、周记、练笔、作文等方式将自己的积累进行有效的运用。例如,在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文中抓住了对不同人物分别进行描写,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写班级上的任何一位同学,要抓住这个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然后让大家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时候,我让学生多角度去写读后感,如“金钱不是万能的”“劳动创造幸福”“哭是没有用的”学生读得多了就会碰撞出语言的火花,尽管写得还很粗糙,但是都能够有话可说。
当然,阅读的方法不只有这些,根据学生的差异和不断发展,阅读方法也是需要不断调整的,但是贵在做到实处,贵在坚持。
总之,阅读能够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综合训练,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而阅读就如同雨露,只要用心浇灌,静待花开,那么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农村的学生以书为友,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
作者:朱庆锋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墩中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