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近30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觉得家长感到困惑最多的就是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经常会跟我开玩笑地说:“校长,我们只生了一个,没经验,第一次做父母。”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家立业的我也没有丰富的做妈妈的经验,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工作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比较客观的总结:成功的家庭教育几乎相同,有问题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我指的成功的家庭教育并不仅指教育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更是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发现家庭教育的背后有一个核心元素:亲情的黏性。所谓“亲情的黏性”,我认为包含两个重要部分:互动的深度和边界的设定。
在与众多家长的交流中,父母经常抱怨的一句话便是:我们工作很忙呀,我们真没时间陪孩子。现实中,我们的父母与孩子交流的主题除了老生常谈的学习话题外,几乎也无暇再聊什么了,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长,没有交流的家庭便开始出现了“叛逆”的孩子,他们不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不愿意跟父母共处。
在此,我想给家长一个与孩子交流的“四步法”:先说孩子喜欢听的话题,如孩子平时比较关注的游戏、运动项目或好伙伴;再说孩子能听得进去的话,如谈谈自己读书时干的“坏事”“傻事”,听听孩子读书生活中的“牢骚事”;然后说家长自己关心的事,问问孩子的理想或目标、近阶段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再说家长自己想说的话,并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找出解答的方法。当然用这个“四步法”交流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效果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交流过程,每一步都是建立在亲情黏性不断增强的基础上。
我相信每一个在职场奋斗的父母都有着各自的责任和艰辛,而每天上学放学的小路上、每天晚上的餐桌上、每个周末闲暇的时段,这些看似碎片的时间都能成为亲情间的互动时间。所有的亲情都需要通过陪伴、互动的加工,才能升温,亲人之间才会变得相亲相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长幼之分,在不同的身份的人面前必须要有得当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礼仪;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是非之分,家长的日常行为对孩子是非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予标准的引领,重复一些重要的是非观念,这样就会逐渐深化成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了;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奖惩之分,在孩子的教育中更多的应该是赏识、夸奖,而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孩子的惩罚不是只有打骂这些极端行为,做家务、限定一定的活动项目等都是惩罚方法。惩罚只是治标,让孩子主动改错才是治本。
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痕迹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个个烙印。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形成的启蒙阶段,我们发现,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言行教育有边界设定的家庭,孩子在日常生活更懂得尊老爱幼,更善于沟通交流,更勇于担当职责。
作者:王瑾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3年第8期